袁术败后,江淮之地久历战火、残破不堪、治安混乱。而孙策坐定江东后,又几欲北出江淮,这让曹操甚为头疼。彼时,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无暇顾及他处,但曹操对江淮的防御早有布局,委派刘馥担任扬州刺史,稳定淮南局面,防御孙策北上。
刘馥就任后第一个策略,就是将治所迁至合肥,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怀柔割据江淮的地方武装,使其纳贡,安置因战乱流离的难民,合肥开始有了气象。
在城市建设方面,刘馥眼光也比较长远,他预估到合肥迟早会有战事,便将城墙堡垒加高,储备了很多滚木礌石,编做了草苫数千万枚,贮藏了鱼膏数千斛,以备战时之需。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与孙权会猎于赤壁,刘馥也在同年病卒。但刘馥经营的合肥,已经大有成果。就在曹操赤壁战败北返不久,挟战胜之威的孙权急于建功,亲自率领十万之众围攻合肥城。当时正值雨季,对守城十分不利,土垒的城墙有坍塌之险。好在刘馥生前早有备案,准备了草席覆盖在城头,避免了城墙长期浸泡在雨水中。鱼膏也发挥了作用,夜晚用它做燃料点灯,将城外敌军的布防和行为照得清清楚楚。孙权围城百余日,没捞到任何好处,只得草草退军。
由此开始,江淮之间成为曹魏与东吴之间的交火地带,合肥之战略地位尤为凸显。曹操感到沿江防御对己方非常不利,遂决定战略收缩,将徐州、扬州江北一带军民内迁,城池废弃,形成一个纵深数百里的无人地带,以至于“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如此绵长的无人区使得江东孙氏政权渡江抢占北岸成了无用功,唯一的方案只有以战船沿濡须北上,在巢湖登陆,攻克合肥,才能徐图北进。合肥,成为魏吴之间数十年缠斗不宁的堡垒。
淮河是中原与江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王朝死守住淮河,则江南无忧。但是人们往往更关注的是淮河防线最出名的重镇寿阳。但是淮河防线还有一个重镇,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丝毫不弱于寿阳。这个地方名气非常响亮,只是并不以军事重镇闻名。它就是淮阴今淮安,大名鼎鼎的淮阴侯韩信,就来自淮阴。如果把寿春比喻成淮河防线的中极,淮安当之无愧是淮河防线的东极。
在元朝以前,南北一旦出现分裂,北方王朝定都要么在洛阳,要么在长安,或者在开封金朝后期迁都开封。南方王朝定都主要在南京,比如东晋、南朝、南唐,南宋则在杭州。北方王朝要进攻南方王朝,必然要打造水军。而走水路进攻南朝,淮安是必经的水路之一。
水师的具体进攻路线,一般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彭城今江苏徐州顺泗水南下至水陆交汇之地的重镇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再顺泗水经下相今江苏宿迁,项羽家乡南下。而下一站,就是淮阴。
淮阴是泗水汇入淮河之地,淮阴以南是中渎水今京杭大运河苏中段。北方水师顺着中渎水南下,就能一水直达长江北岸的江苏扬州。而扬州的长江南岸,就是京口江苏镇江,京口以西不远,就是南朝的国都南京。
初唐闲公子
初唐闲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