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出摊丁入亩的时候,要强调那些皇庄、王公大臣的封邑都要纳入这个制度。同时要提出一个人最多占有的土地数量,比如可以根据唐初的均田制规定,超出规定的田地要收重税。这样做一方面抑制土地兼并,另一方面就是逼着那些宗族分家分田,分了家了,宗族的凝聚力就减弱了。”
刘旭一一记下,心里盘算着如何一鸣惊人。反正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不如光棍一些,怎么闹大怎么来。
事情按照预想的进行,刘旭呆在杨家村这段时间,长安城已经传开了,连带着那篇万言策论也流传开来。王主簿这才知道刘旭另外还有干货,他找到得月楼掌柜,借这篇文章一看,心里哇凉哇凉的,这是要捅破天了!我说你刘旭一个举子,操这份心干嘛?好好把种痘法先出来,我给你运作一下,至少可以弄个官当当,现在好了,后面拖着一个随时燃烧的大油桶,你让我怎么办?
主簿要把万言书带走,掌柜不干了,这是客人的东西,我把他给你看已经是不应该,你带走我就没法交差了,要不您抄一份?
王主簿点点头,把其中的要点抄录下来,收好,急冲冲往京兆府奔去,给老上司通个气。这篇策论很快就会传遍长安,该如何应对,得拿出一个章程来。
10天过去,刘旭安然无恙,王主簿亲自把他接回长安,同时向京兆府上了一封牒文,详细介绍了种牛痘的方法,闭口不提其他。京兆府的回复也很快,给一个嘉奖公文,300贯奖金,同时把种痘法发往宫里和长安周边。
京兆府和长安县选择不闻不问,其他地方就不同了。首先是得月楼的说书人,开始给大家介绍种痘法,接着又说起刘旭的摊丁入亩和保甲法,赞叹刘先生大才,这个办法要真施行,咱们黎民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公卿大臣也不安宁,大都看过策论,都不吭声,这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还是扔到一旁好,让它自然冷却,被人遗忘,谁要端上来谁倒霉。
但是国子监那帮书生可就不一样了,摊丁入亩和保甲法,这可是长治久安、利国利民的百年大计啊,点出了历史朝代更迭的原因,给出了解决办法,同时又可以彻底根除豪门世家这颗毒瘤。
大唐官学号称“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崇文馆。
学校的差别,与学生资荫(即父祖官爵)身份有关。弘文馆、崇文馆大多招收皇族勋戚子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则学习专门技术,其中律学为司法、书学为书法、算学为数学。
各馆、学学生人数也有规定,弘文、崇文两馆置生徒数十名,国子学300人,太学500人,四门学1300人,律学50人,书学、算学均30人。
除了两馆及国子监诸学,唐代中央设置的学校还有医学、天文学、兽医学等。其他,唐代还有技工教育,如镂细学4年,车辂器乐学3年,冠冕弁帻学9个月等。
国子监还招收了很多留学生,来自波斯、天竺、斯里兰卡、越南、日本、朝鲜、韩国等多个国家,他们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了解了大唐,纷纷通过政府委派或自费或商人赞助的方式,来到长安的太学等高等学府学习唐朝,这些人里不乏异邦的一些王子、贵族。这些人对于传播大唐的文化和影响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留学生们看着大唐学生议论纷纷,群情激昂,都到祭酒那里去,这是干啥?想造反?大家都纳闷,吃饱了撑得?大唐的民众是最幸福的,你们还不满意?过了不久,令狐德棻祭酒送学生们出来,吩咐道:“你们写一份策论,和刘旭的策论一起交给我,我帮你们送达圣听。”学生们这才陆续散去。
令狐德棻叹了口气,腹诽不已,你一个布衣操哪门子心,搞出这个东西来,好了,老夫也躲不过了。这帮愣头青不知轻重,嚷着要上玄武门请愿,这把刀子就是冲着你们家来的!到时候你们家人哭都没眼泪了。
“*******,岂因祸福趋避之。”祭酒默念道,这句话说得真不赖。
初唐闲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