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唐志对于唐高宗李治还是很熟悉的,毕竟武则天的电影电视太多了。李治不是一个固执的人,智力也没有问题,算得上是一个明君。再说有钱不赚王八蛋,白花花的银子谁不眼红?就是清朝这样闭关锁国的家伙,还不是有个广州十三行?
1757年,随着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位于珠江边上的中外交易场所,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
洋船到港数目,直接影响到粤海关的税收,而海关贸易税收,一向是清廷的可观财源。为此,清帝每年都要过问洋船数目,从而了解进出口货物品种及贸易税收情况。从广东大吏历年进呈的奏折、清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三行年上缴税银超过百万,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皇室的经费开支,通过粤海关输送宫中,而皇室每年开销白银约在60万两左右。
十三行做生意有个很扯淡的规矩,你要买什么商品我们给你安排,你不能随便挑选,我们要的货物我说了算,我不要的你就进不来。西方先进的钟表等一些工业品他不进口,或者进口很少,你就毫无办法,有好东西你也进不去。当时英国大量从中国进口陶瓷、茶叶、丝绸,他们的银子都流向了中国,想要在中国推销他们的产品,我大清帝国什么都不缺,就不要你的东西,西方认为很先进的工业产品俺也看不上。其实不是老百姓看不上,是老佛爷不要。教科书上津津乐道的康乾时期的大清对外贸易顺差,那都是特别扯淡的。
英国当时被逼得没有办法,派出一个隆重的代表团去大清访问,要求大清开放市场,被英明神武的乾隆断然拒绝。于是英国就向中国输入鸦片,想挣点银子,保持他们心目中的贸易平衡,而鸦片的毒害性是尽人皆知的,清帝国禁烟,导致英国找茬,发动战争,然后大清这个庞然大物隆然倒塌。
现在大唐的岭南之地还是一片蛮荒,人口稀少,如果能开发出来朝廷也是乐意的,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可供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都实行不下去了,开发新的土地成为当务之急。而且现在土地兼并也开始了,很对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艰苦,如果能招募一批,也能缓和社会矛盾。而且广州的开发不用移民,只要把战俘全部迁到广州就行。现在大唐准备对高句丽和百济用兵,那里的人有的是,全部弄过来就行。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大唐指出这个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岭南道,海外还有广阔的天地,这些地方都可以移民。”说到这里唐志终于把他的最终的目的说出来了。
康有义也明白过来了,微笑道:“这个问题可以不用我们来提,让朝廷内那些御史大夫干这个活。然后一帮大臣附和,我们再拿出这个方案就顺理成章了。”
“这个办法更好,只是不能做得太露骨。”唐志点醒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南海的很多地方的稻子都是一年三熟,大家都有饭吃,大唐人多地少,旱涝频繁,一个灾年过来大家都要饿肚子。如果这个时候从南海把稻米运过来赈灾,社会也就安定了。”
有人说震旦人民是世界上最勤劳的,这话倒是不假,因为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你要不勤劳你就得饿死,不像那些热带地区,粮食多得吃不完,天气又热,不需要穿很多衣服,吃穿不愁,要这么勤劳干啥?
所以说震旦人的吃苦耐劳都是恶劣的生存环境逼出来的,和震旦人有一拼的就是德意志人,他们生活的地区也是出于温带季风气候。像地中海、巴西、印尼、马来这些地方人都很懒,所以震旦人一去很快就积攒起巨额财富。只是后来震旦人到了美国,什么脏活累活都干,钱少也不在乎,其他人不干了,你这不是乱来吗?于是《排华法案》出台了。
“这是真的吗?如果真有其事,那么我们可以肯定说服皇上开海运。朝廷重农轻商不都是因为怕没有人种地吗?把粮食问题解决了,这个政令也会松懈许多。”康老板问道。
初唐闲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