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震旦古代的音乐都是用“宫、商、角、徵、羽。”五音来表示,特别深奥也特别难懂,外行的人就像看天书一样。这些乐谱有个很致命的问题,就是没有精准的节拍、节奏记录,所以同一个人的两次演奏都是不一样的,完全看乐手和歌者的个人演绎。
“这是简谱,有机会我来教你。”
唐志也是半吊子,简谱这种东西还是在音乐课上学的,还有五线谱,唐志大学读书的时候也弹过吉他,玩过一阵乐队,所以懂得一些乐理常识。后来在影视城认识了一个音乐学院毕业的美眉慧君,两人一起合租,谈了三年似有似无的恋爱。慧君是真有功夫,古典音乐、文学的底蕴比自己深厚,琵琶、二胡、钢琴、古筝样样拿得出手,表演古代仕女弹琴像模像样,当然,跟唐志一样,也是作替身演员。
慧君没有出头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想被潜规则。影视城这个地方太乱,潜规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潜规则的资格,即是被潜规则了,也不一定就有上镜的资格,白嫖的太多了。慧君的洁身自爱,让唐志对她跟尊敬,但是这没什么鸟用,唐志自己也是个穷屌丝,没有经济实力给慧君投资电影。
三年相濡以沫,结果却是各奔东西,慧君去了北京作北漂,唐志进了一个机械厂作车工,从此两人相忘于江湖。唐志突发奇想,如果她穿越到大唐来,可能比自己混得开吧?因为穿越剧演多了,大家也聊过穿越的问题,和那些花痴女一样,她喜欢的也是“霸道王爷爱上我”一类的脑残剧。
有一次慧君拍拍唐志的肩膀,“小李子,你要和我一起穿越,我就把你阉了,让你作太监服侍我!”当时硬逼着他做了一天的太监,那三年的同居生活是唐志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现在看来学的那些理科知识都好像没多大用处,倒是文学和音乐能派上大用场。在辉煌的大唐盛世,工匠和商人的地位一样低下,都是不能参加科举的,这是儒家文化的最大的缺陷。
唐志也只是把乐曲的主旋律搞出来,配乐之类的还要和吴老商量。说起来大唐的音乐和乐器还是很少,比西方的交响乐远远不如。震旦古典音乐几千年来,不知道和声、和弦的概念。不管二胡、笛子,多少种乐器,基本就是齐奏,大家全奏同一个旋律,就算有差别,也不过京胡声音细些,低音二胡声音粗些。很难找到两种乐器,你拉5,他拉3,拉不一样的音高。更没有一种乐器,右手弹主旋律,左手弹和弦。
全世界除了西方,还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发明出和声概念。《大英百科全书》记载:“世界上有许多音乐(如中国和印度的深奥音乐)是‘非和声’的。西方概念的和声有近一千年的历史。”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和声并非简单地发出两种音高这么简单,而是一定要符合数学规律的几个声音配合在一起才和谐。而且还要用到物理,即声学。虽然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数学也都很发达,但真正把数学和物理研究到极致的,非西方莫属。
以数学方式来探究音乐美的第一人,是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恰好跟中国的老子、印度的释迦佛差不多同时代)。他是一个神秘学派的领袖,他们证明了勾股定理,发现了黄金分割。
公元前525年左右的一天早上,毕达哥拉斯在克罗顿城的街上行走。路过一家铁匠铺时,数学家无意中听到了铁匠打铁发出的声音。那是一种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和谐之声。很快,他被这种声音所吸引,并沉迷其中。
通过比较不同重量的铁锤击打声,毕达哥拉斯发现,音质与锤重有关,铁锤的重量越大,声音就高,震动速度也快;铁锤的重量越小,声音就低,震动的速度相对也要慢一些。由此,毕达哥拉斯测定出了各种音调的数学关系。
然而,毕达哥拉斯并不满足于此。从铁匠铺回到家里后,他又找出琴弦,继续进行实验。果不其然,他发现不同音高的弦长之间也有数学比例关系。
初唐闲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