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那些狗日的金狗,自己一家人四口也不会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小妹也不会在半道上被盗贼溃兵掠走,爹娘也不会在山东活活饿死,自己也不会举目无亲,孤苦伶仃的来到辽南讨活路。
临时安置点除了粥棚外,还搭建了供人居住的窝棚,窝棚里已提前备好了粗布衣裳,草鞋草笠和洗漱用品,周围还有茅房,澡堂、水井等公共设施。
流民们吃过饭,就按男女划分,一队队的去澡堂洗澡,洗完澡后又换上干净的衣衫。
吃了顿饱饭的流民,换上了干净的衣衫后,很多人的气色有了明显的改善,有的人甚至脸颊都有些红润。
屯田司的军士过来挑了一批流民去洗刷碗筷后,剩下的百姓就坐在窝棚中歇息,有的人三三两两的聊天,有的人生火取暖,有的人干脆打起盹来。
“直娘贼的,这些军汉说话算数,到了此地果然有饭吃,还有衣穿。”
“说的不错,就是不知道他们真给俺们分田否。”
“俺觉得这事应该错不了,不然给俺们饭吃作甚?”
……
日近晌午,流民又被屯田司的军士给唤了出来,走出窝棚聚集在外面,听着一个屯田司的主官传达指令。
“乡亲们,吃饱了就跟俺去北边修屯堡。只要能干活,俺们山海军就管你们一天两顿饱饭。”
“北边的山涧铺,木场堡和棘林铺在修屯堡,到处都缺人手,你们到那边修屯堡,不但有饭吃,等屯堡修好了,就给你们分房分田。”
“有一技之长的人,若是不愿种地,可以过来登记,俺们会给你分配活计,哪怕女人也可以去被服厂做工。”…
在场的流民听到干活有饭吃,有房子分,纷纷踊跃报名,生怕把自己给漏下了,在场的屯田司主官和屯长看到这一幕,纷纷笑的合不拢嘴了。
辽南本地的民夫来旅顺干活,不但要管饭,还要每天五十文的工钱。
这些流民的要求很低,只要管饭就够了,比起那些本地招募的民夫可廉价多了。
在场的两千四百余流民,在留下一千四百人就地安置后,剩下的都被分批次送往更北边的石河堡,顺化城和杨官堡等地安置。
苏复二地建屯堡,修水利,修路,开矿,建作坊……各地搞建设,到处都缺人手,这次送来的两千四百流民,也只是杯水车薪。
木场堡,原先在工地上干活的民夫已经被安排到其他地方干活,取而代之的则是新来的流民,虽然寒风呼啸,但这里的每个人都在挥汗如雨的干活,连妇孺都挑着簸箕箩筐,运送沙土。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在这陌生的辽南安家落户,建设新的家园。
“直娘贼的,这地方到处都是树。”
一个中年壮汉站在成堆的木材前,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见周边山岭林木茂密,暗道若是世道太平,即便不种地也可以伐木为生计,称“木场堡”也是名副其实。
“那些军汉果真没骗俺,这辽南当真是个快活去处。”一个刚刚卸下木材的高瘦汉子也附和了起来,“地广人稀,山里到处都是野味,到处都是荒地,你瞧瞧……”
高瘦汉子弯下腰,手指捻起脚下泥土,捻着指尖留下来的一抹黑土,脸上笑的可欢了。
“你瞧瞧,这旅顺的土地挺肥沃,放俺青州老家,也要十来贯才能买上一亩。现在朱大帅给俺们每人分二十亩,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唉,早知有这么个好去处,俺就早几月来登州,爹娘也不会饿死了。”
流民们大多对于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不过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这旅顺啥都好,就是田赋收的也忒高。”
此话一出,不少流民纷纷出言反驳,义正言辞的呵斥。
“你懂个甚,种子、农具和耕牛是大帅给的,还只收田赋,连身丁钱,头子钱,支移钱统统不缴,比起官家都慷慨多了。”
“俺有二十亩地,反正也能吃饱,缴五成田赋又有何妨?总好过在山东饿死。”
人在南宋,开局救了柔福帝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