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元年十二月十六日,旅顺,镇东关西南三十五里处
踩在一块大石头上,朱霖把玩手中一柄锈迹斑斑的长刀,刀身笔直,中正不阿,与山海军制式军刀的雁翎刀形,柳叶刀型,还有雁翅刀型迥然不同。
咸湿冰冷的海风扑在朱霖的身上,拂过掀起斗篷一角,露出内衬的锁子甲铁环环相扣的铁环,在他的脚下是一条半干涸的河流,本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发源于南面的高山上,沿山壑沟谷向西北一路蜿蜒而去,汇入辽海。
“隋唐的横刀,当是隋唐东征高句丽时遗落至此。”
随手将手中锈迹斑斑的横刀丢入河中,朱云起身望向前方不远处,耸立在河边的“古城”,古城四周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上百名民夫在城内和城外伐林取木,砌窑烧砖,版筑夯土,搭建屋舍……俨然一个大工地。
这座古城是修建于隋唐,是隋唐大军北上攻打高句丽,屯驻军队的堡垒,位于金州地峡西侧,西濒港湾,东部和北部山岭屏列,耸立在山谷与平川地的结合部,地处交通要冲,从苏州去旅顺口的必经之地。
隋唐之时,此地人烟稀少,沿着蜿蜒的河流直到北海边,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是天然的伐木场和放牧场,故而唤作木场堡。
明清时期的辽东古邑木场驿城牧城驿,便坐落于此。
看着手中的地图,朱霖的目光从旅顺口一路北上,经过当年的狮子口关,来到木场堡,难过岭,最终在镇东关止步。
为了安置流民,山海军特意从苏州招募百姓去旅顺修筑屯堡。
旅顺地形大致可以用“六丘半水三分半田”来描述,农业潜力不大,能用于开荒屯田的土地最多不过一二十里沃野。
山海军在关南之地,暂时设置了三个安置点,分别棘针铺,木场堡和山涧铺。
这三个地方都曾经修建过聚落,有现成的平台可以利用,且周围的土地还算肥沃,可以用来安置流民。
朱霖此次来旅顺,便是视察安置点的修建进展,顺便带火器司和军械司的人来旅顺探寻河流和山川,为日后兴建水力机械选址。
一骑亲兵沿着河床飞奔而来,来到朱霖身边勒马停下,高声道,“副帅,旅顺口来报,登州的流民已运抵港口。”
“等流民吃饱了,就快过来干活。”
白皙的手指沿着那条发源于鞍子岭,贯穿山涧铺,自东向西从大潮口流入辽海的北大河,朱霖头也不抬,目光一直落在地图上。
“山海军不养闲人。”
……
旅顺口码头,来自登州的流民如流水般顺着踏板走下,来到码头上,在屯田司军士的指挥和命令下,朝着黄金山下设置的临时安置点走去。
这些流民虽然依然衣衫褴褛,衣不遮体,不少人在寒风中簌簌发抖,但是很多人身上都过着块羊毛毡,再加上在登州的米粥调理过后,估计精神面貌比之以往要好上不少。…
黄金山的临时安置点,已经支起了一口口大锅,锅里熬着热气腾腾的米粥,还加入了切碎的鱼脯,浓郁的香气飘散而出,让不少原本因为晕船而萎靡不振的流民眼前一亮,大步朝前方迈去。
在军士的呵斥下,这些喝过几天米粥的流民,倒也没乱哄哄地涌过来,反倒井井有条的排起长龙,拿着自己的破碗和山海军提供的木碗,嘴里流着口水,眼巴巴地望向翻滚着白气的大锅。
“不要急,人人一碗热粥,两个粗馍,还有酱菜,”屯田司的军士一边舀着粥一边大声说道,“父老乡亲们,吃饱后不要忘记是谁给你们活路,要记得大帅的恩典!”
拿到吃食的流民在千恩万谢后,马上走到一边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虽然只是杂粮粗馍和加了鱼脯的热粥,但也让这些一路逃难到登州,落魄至极,多日没有吃饱饭,没有沾过荤腥的流民甚为惊喜。
钟大彪捧着一个粗馍和一碗浓稠的米粥埋下头狼吞虎咽,三两下就吃的干干净净,看着空空如也的破碗,忽然怔住了。
好久没有吃上这么一顿饱饭,若是有这么一块粗馍,爹娘也不会饿死,也能跟着他撑到登州。
人在南宋,开局救了柔福帝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