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的百姓们是幸福的。
作为郡治,南昌城的百姓们能从位于城内的官府,以及围绕官府而存在的各处机构,如榷场、医学院、将作院,甚至军营中得到各种消息,并津津乐道。
尤其是最近,自雨季稍歇,来自官府跟民间的各项活动都开始恢复,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消息,让人们在劳作之余,多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
虽然现在秋收未至,田间的农活也不太多,但是南昌县中的百姓们却并没闲着,甚至可以说更忙碌了;究其原因,却是因为于府君婚期将至,趁着现在的农闲时节,官府下发了大量相关的任务。
有针对民间的零散任务,譬如制作漆器、收集彩羽之类的稀罕物品等;
也有征调大量民夫才能完成的大规模工程,比如说为了迎接即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宾客而修整的道路、扩建的馆驿等。
只是宾客还没来,倒有豪杰先一步赶到了豫章。
“文达啊文达,你可让我等的好苦,”
柴桑水寨,这个可以说是于琦发迹起点的地方,这一天又迎来了新的客人,不是别人,正是被于琦苦盼了一个多月的江夏豪杰李通李文达。
载着李通的战船尚未挺稳,于琦就一个箭步冲上前去,跨步跳上战船,一把抓住李通的胳膊并紧紧握住,满脸的情真意切。
之前又没见过,不怕认错人吗?
当然不怕,徐庶陪在于琦身边呢,于琦之前没见过李通,徐庶可是认识的,早早的就给于琦指明了对象。
其实早在徐庶指明之前,于琦就大致分辨出了谁是李通,毕竟这个年代,武将是非常容易从外在条件上被分辨出来的,体格瘦弱的可当不了武将,别说武将了,甚至连当兵都当不了。
在于琦看来,李通就是一个典型的武将——体格魁梧雄壮、四肢发达有力。
整个船上,就数李通的体格最壮,他不是李通,谁是李通?
事实证明于琦的猜测没错,体格最壮者,果然就是李通。
此时被于琦攥住胳膊的李通颇为尴尬,拽也不是,不拽也不是,拽不出胳膊来就没有办法行礼,只能沉声正色道:“累将军久候,通之过也。”
拽着李通的胳膊大力晃动,于琦满脸推笑道:“只要文达能来,别说让我等一个多月,就是让我等半年、等一年,我都等的甘之如饴。”
“不瞒你说,自接到文达来投的消息后,我便日思夜想,翘首以待,今天可算是见到文达了,我心里这块石头啊,也终于可以放下了。”
“这个我可以作证,自从接到文达你欲来投的消息后,主公可以说是一日三问,得到你的消息后便喜不自胜,若是没有你的消息,便茶饭不思。”
终于上船的徐庶此时束手站在两人一旁,笑眯眯的替于琦解释道:“我有时候亦拿此事打趣主公,说他对陆姑娘都没如此上心。”
于琦终于松开攥着李通胳膊的手,故作羞恼道:“哎,元直休要胡说,此事若传到筠儿的耳朵里,还不知道要平生多少波澜,慎言,慎言啊。”
虽然徐庶说的有些夸张,但李通也是了解徐庶的,知道他不是无的放矢,言语中虽略有夸张,但大体来说还是可信的。
再想到于琦刚才见自己时的那种狂喜之情,因初次见面而在心中产生的那点芥蒂跟隔阂顿时烟消云散。
李通整了整衣冠,随即大礼参拜,朗声道:“将军厚爱之情,通无以为报,唯粉身碎骨以报将军之抬爱。”
随着李通以头伏地,附近船上随李通前来的部曲们皆屈膝行礼,齐声高呼:“愿为将军效死!”
铿锵有力,声震四野!
若是没有提前交代过,那就只能说明李通甚得军心,尽得军中将士的拥护。
于琦心中一动,脸上却堆满了笑意,上前扶起李通:“我得文达,如虎添翼也,众将士也都起来吧。”
“恭喜主公又得一员良将,”徐庶在一旁冲于琦道喜:“我知主公今得文达投效,心中甚是欢喜,却也不至于久立船上,不如上岸再说?”
三国从江东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