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对”,于琦一拍脑门道:“安陆至柴桑的水路我亦走过,知道行船不易,我在岸上早已备下酒菜,特为文达接风。另外还给将士们准备了饭菜熟食,招呼将士们一块吧。”
“多谢主公”,李通拱手以对,随即扬声高喊:“将军为我等准备了饭菜熟食,众将士还不快谢过将军。”
在众将士的呼喊声中,于琦跟李通携手上岸,来到岸边的一座草亭中。
亭中坐于席间者,唯有四人,除李通、徐庶之外,尚有于拾作陪。
“文达之前送来的百姓及将士家属,皆已安置妥当,百姓每户授田十亩、将士们每户授田二十亩,皆是上好的良田。”
“如今田里的粮食尽归各户,另有其他惠民政策,文达若有兴趣,日后可以逐一了解。如今彭蠡泽西岸,柴桑、历陵两县的良田大部分都在官府及将士们名下,百姓可以从官府中租田,而将士们则可以军功授田。”
李通不光甚得军心,亦得民心。听说他要来豫章投奔于琦,近千户朗陵的百姓都舍弃家业,随李通前来豫章,除此之外,另有两千将士家属亦在此之前到来。
虽然据于琦了解,这些跟随李通从朗陵来到豫章的百姓,都是因战乱或饥荒从各地流浪到朗陵的,在朗陵也谈不上什么家业不家业的,但是能随军再次搬家,也能说明李通在这些百姓中的威望。
至于李通带来的那两千将士,都是跟随李通多年的部曲,于琦也没打算拆散他们,当然了,于琦也不敢拆散他们。于琦今天敢拆散他们,明天李通就敢叛变,而且以后也不会有豪杰前来投靠。
这年头,敢称豪杰的,哪一个没有几百上千的部曲私兵?或者说没有部曲支撑的,也敢自称豪杰?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又不光李通自己,像太史慈如今常驻丹阳,他手下的士兵都是他一手募集、训练出来的,时间久了,这支丹阳兵就算不是太史慈的部曲,也是太史慈的部曲了。
没有办法,现在的情况是山还没垒起来呢,就别惦记着削山头了,先把山垒起来再说。
三国从江东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