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守夜人
超小超大

第七章 陵河北有佳人 (4-1)

龙鹤山虽然说这些年因为大宁朝宫里面的喜好,而不怎么受宠,渐渐没了当年繁盛光景。

不过单论天下道统而言,龙鹤山的地位那依然还是排得上号的。

传说道祖在龙鹤山一座无名峰的山顶乘龙悟道,后又于此驾鹤飞升。

故而经代代口传,龙鹤山便有了乘龙顶、鹤鸣楼这两处为天下道统中人奉为圣地之所。

只是到了今日,因天下修道之士本就稀少,大宁朝中更是被金佛寺占去了半壁江山,前来乘龙顶“圣地”的信徒就少之又少了。

若是用郭清晏的话来描述一番道统这两大圣地的话,他也就只有简单的两句话。

“乘龙顶,天气好的时候景儿挺好看的。

鹤鸣楼嘛,书不少。”

他的话虽说听起来对道统有些大不敬的意味在里面,但是说得确实没什么错。

在世人眼中,龙鹤山圣地便就是如此。

祁兴和带着棒头迎着朝阳,伴清晨微风登上乘龙顶。

站在崖边眺望远山,日头从东海那一端的方向缓缓升起,仿若东边的群山都映照着日光。

“郭清晏诚不欺我,这乘龙顶的景儿真是天下一绝。”

祁兴和远眺山景,伸了个懒腰叹道。他又回头问身边的护卫:“怎么样啊棒头,美吗?”

棒头哪里懂什么叫美什么叫不美,挠着他圆轱辘的大头,憨笑:“少爷说美,那就美。”

祁兴和可不买这个账,用眼白瞥了他一眼,笑骂了一句:“不懂情调”就又搂着棒头的肩头拉他看远山。

“好好欣赏欣赏这种景儿吧,在京城咱可没机会看得见。”

赏够了景儿,日头渐渐地升了上来。连带着周遭的空气也跟着一点点地热了起来。

“天儿热起来了,走吧,进楼里躲会儿去。”

说罢,他就拉着棒头往鹤鸣楼走。

鹤鸣楼的规矩其实是不让外人进的,不过想必是早有秦洪冼打了招呼在前,一路上才没有被阻拦。

祁兴和一路行礼道声“多谢”就一直朝鹤鸣楼走,目光却突然被楼前一位持着一人高的大扫帚的老人给吸引。

清扫,无论在金佛寺还是龙鹤山,以及这天下各样儿的山门都极为常见。

这不仅仅是山门的一项任务,更多的还是被当做是一门功课,一种修习。

而吸引祁兴和的则是老者的穿着。

不同于山上所见的道袍,老者穿的是一件灰得发白了的麻布僧袍。

祁兴和没有看错,他竟是在被称作是龙鹤山圣地的乘龙顶上,鹤鸣楼前看见一位须发花白的扫地僧。

道统山上遇僧人。嘿,这还是真是百年难见的奇观。

那天在小程村,郭清晏给他们讲龙鹤山的故事。讲到鹤鸣楼的时候,他同余夕相视神秘一笑:“楼前有位高人,奇得很。”

“那你快说说,别卖关子。”宋子稷催促道。

但是郭清晏只摇摇头,依然还是同余夕一般挂着神秘的笑容,“不能说,这是山上的秘密。自己去山上看看就知道了。”

来此之前,祁兴和其实心里就一直挂着这么个心思。

今日登顶入楼,于楼前见此老者。

祁兴和估摸着,想来这便是郭清晏神神秘秘地所说的那位高人了。

“公子是位生面孔。”扫地老僧提着扫帚扫到主仆俩身前停下了动作,柱着扫帚搭话。

“是,昨日刚到,今日前来拜访。”祁兴和忙不迭躬身行礼。

虽说还不清楚老者的身份,但是光从他提扫帚清扫地面而不拖泥带水的动作,不难看出其功夫之深。

挥帚闻风声,拂地扫落叶。

如若不是有着极深的内力,那便是几十年如一日磨炼出来的功夫。

祁兴和虽说未习武,但是生于候府,自幼见多了军中,江湖的高手,哪怕本事没学,眼力却是没差。

大宁守夜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刘备长子 连载中
刘备长子
西土瓦大神
刘备:有吾儿在,何惧天下英雄。 曹操:生子当如刘长安。 孙权:有刘长安在,吾难过长江矣。
39.5万字4个月前
九州幕府 连载中
九州幕府
朱家兴东
杀人,开玩笑,当然不行,本帅要积攒心点,扩张幕府。 我要幕府干嘛:当然是为了让诸子百家助我,拯救天下苍生,饱览众生百态,印证天地大道。
128.4万字4个月前
让我安静的做个逍遥王爷 连载中
让我安静的做个逍遥王爷
薛大毛i
造火车,安铁轨。 坐帆船,下七洋。 你有弓弩我有枪。 你用蜡烛照明,我已灯泡儿点亮。 你有九爪龙袍,我有满街旗袍装潢。 我有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看我是如何用知识,在古代缔造出充满现代化的都市。
73.6万字4个月前
我真不是当官的料 连载中
我真不是当官的料
皮皮虾爱吃鱼
顾长卿穿越古代山村,农家小院是非多,包子父亲泼辣娘,极品亲戚尤其多,不是要卖女,就是要卖郎。 好在父母兄姐一条心,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一根筷子容量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谁说农家出头难,咱考科举,当大官,农家飞出个金凤凰。 处理洪涝,修修河堤,抓抓贪官,开放外交,且看寒门子弟在阶级分明的朝堂中如何步步为营,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 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穿越人士不想当官,却被逼考科举
9.6万字4个月前
安家南宋 连载中
安家南宋
福娃的龙抄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幼安老弟,卿有诸葛之才,孤有铁军百万,凡日月所照,皆我炎黄子孙安家之处!”耿京言道。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耿京连忙打断“陆游老兄,可不能这样写诗,我汉家儿郎已经打到关外去了”
8.2万字4个月前
三国之最强神射 连载中
三国之最强神射
锋戾
三国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雄鹰飞过天际,向远处翱翔,虽只是三国的小角色,然,他创制度,开创工业,收天下之兵,北击匈奴,南打百越,立不世之功。
104.2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