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确没有展开,但结果却出乎了陈颍所料,殿里面的诸多学子方才还互相交谈,引经据典说着民之于国家的重要性,结果等到教习回来提问,殿内却是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将讨论时的话说出来。
等了好一会儿没人作答,堂上的博士便开始点人,然而被点到的人皆是含糊其辞,只说民之于国家如何,或者只说君主的重要性,与方才讨论时的滔滔不绝判若两人。
陈颍又听了一会儿,失望地离开了。
见了这样一堂课,陈颍也没了兴致再逛,便让徐云成带他回了祝老爷子的院子里。
很快陈颍也释然了,官学里面的学子讳言慎行,这种情况他早就设想到了,再怎么说这里也是官学,那些博士都是有官身的人,这些学子自然不敢堂而皇之的再博士面前大谈“君轻”之说,就像后世的学生,老师不在时可能整个班都兴致勃勃地吐槽老师,批判校长,但老师一来,纷纷闭口不言,化身乖宝宝,好学生。
这也是陈颍为何不愿意答应祝老爷子一直留在这里读书,一定要去游学的原因了。
只是陈颍没想到学习儒家思想的学子居然不敢将“民贵君轻”堂堂正正地说出口,实在是有些讽刺。
红楼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