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长出一口气,拦下准备开口的温时谦,提起精神道:“朕知道,让几位爱卿担心了。”收拾好思绪的九五之尊,将手臂压在桌上,“几位爱卿先议一议此事吧。”
一众君臣聚在一起,开始抽丝剥茧着顾载庸的用意。他们已经失了一次先手,如果不能马上弄清楚对方的意图,只会依着对方的步调,成为顾载庸手里的棋子。
林如海认为,顾载庸如此费尽心机,必然是要想把四王八公,以及跟随他们的党羽拉拢到自己手中。当务之急,是要稳住四王八公。让他们相信,自己这方还没有拿他们开刀的打算。只要四王八公继续保持中立,那新党仍旧是胜券在握。
温时谦立马提出疑问,那陛下该如何取信四王八公呢?
这事,说来说去,还是有个关结在前作祟。都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之前李贽迟迟不愿意给王子腾加官进爵,才给顾载庸得了可趁之机。
大家都清楚这个原因,却不敢把此事放在明面上说。李贽见大臣们有意维护自己的体面,倒是苦中作乐道:“诸位爱卿不必顾及朕。”他摇着头,略作停顿,“朕是一刻都不愿多等了。”
边关跟敌国,斗了个不胜不负。朝堂上苦心培养的心腹俊才,逐步登上要职。手头又有陈恒帮着开通财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登基这么多年,李贽从未有过如此舒心的日子。
一个普通人抬起头,都不愿再过仰人鼻息的生活,更别说一个九五至尊。
“陛下,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林如海就怕李贽犯倔。解决此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薛蟠的事情轻拿轻放,给彼此留出一线余地。
听到林如海的意见,李贽既没答应,也没拒绝。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突然开口道:“林卿,还记得元康十年吗?”
这个年号,林如海怎么会不记得。这是太上皇用的最后一个年号,李贽也是在这一年宫变夺位
“当日,我们跟天下人说的可是诛杀奸臣,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李贽起身,走下御座,站在窗前,眺望着远处的奉天殿。
这座巨型建筑,命运可谓多舛。明成祖建成时,就遭遇过几场火灾。到了大雍太祖攻下京师时,原先的奉天殿只剩下片瓦残楼。
当时大雍国力不强,既要抵御外敌,又要勤俭国事,根本腾不出手重修奉天殿。它的彻底重建,其实就是出自太上皇之手。奉天殿所耗之大,是李贽一直不太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林如海是李贽的谋臣,李贽的一番话能打动韦应宏、温时谦,可林如海必须站在时局的角度分析现状。新党接受不了旧党跟勋贵搅合在一起,后两者几乎能囊括朝堂上七层官员。
“陛下,不可前功尽弃啊。”
“朕知道,林卿,你的苦衷和想法。朕都明白。”李贽继续眺望着,思索着,良才,还是未拿出决定,“朕想想,容朕再想想。”
李贽如何不知妥协的好处。可他是九五之尊,他有属于自己的骄傲。这次,跪在门口的只是一个百姓,他可以低下这个头。可等到今后,一群百姓跪在宫外呢?
太子李贤带着儿子李俊,已经旁听许久,他们俩都有留意到李贽的疲态。儿孙的关注,自然引来这位皇帝的注意。天家薄情,能在这个时候得到孩子的关心,确实一定程度上抚慰住李贽的心。
李贽突然想过一个问题,他打起精神,出声问道:“林卿。”
“臣在。”
“你说顾载庸这个老匹夫,如何笃定王子腾必然会跟他们站在一起?”
李贽的一番话,直接点在林如海的心头,这也是后者困惑的地方。顾载庸这个人做事,向来是一环套一环。说对方没有后手,林如海是绝对不信的。
总不能说一个小小的薛家长子,在王子腾的眼里,还能胜过手中的权势?
那顾载庸还有什么手段呢?
…………
…………
“这是个死局。”顾载庸放下茶杯,难掩脸上的得意,“我们赢定了。”
红楼读书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