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说完自己的想法,宝钗才渐渐明白过来,为何她会独独看中陈恒。如果说宝玉是在花园里嬉戏的孩童,那后者就是花园里的园丁。等到百花开后,就退居一旁,欣赏着花开花落。
“你一定要好好的。”既不知心情因何而起,宝钗索性就随着本心而动,真挚道。
宝钗并不意外黛玉能猜中,她了解黛玉。知道这个小妹妹的才情和智慧,就道:“若是太太也能来,就最好不过。”
正低头给黛玉找手帕子的宝钗,闻言一震。她,从未想到,会有人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也不见得。”林黛玉突然捂嘴偷笑,“姐姐,我家的兄长,可未必就是如此的俗男子。”
说着话的时候,黛玉素净的衣服上,迸发出与众不同的鲜活气,就好像一朵摇曳的早花,终于到了盛开的时候。
看着面前步步紧逼的黛玉,宝钗突然一笑,这抹笑容,跟她往日有些许不同。她问:“妹妹,我也有一个问题想问你。”
现在,宝钗知道了。原来,她跟黛玉之间,隔着一个烟火世俗的人间。
沈州该忙的事情,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得李安之助力,陈恒办起事来倒是轻松许多。手中的能用的人,更是云集各州府的俊才。这些人脑子都不差,陈恒常说一点,他们就能想到旁处。
“哪怕只是根木簪子?”
宝钗知道,自己没得选。
该说什么呢?说父母养育之恩?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说自己能找到比宝玉更好的人?
同样都是勋贵,宝玉的性子,在同辈里都算好的了。起码在宝钗眼里,是这样。
“姨父外出任职后,他们就常跟着哥哥厮混。”宝钗想着薛蟠那些荒唐事,又回忆起哥哥的醉话,“有次他们喝多了,这俩人就把自己底细说出来。他们读了一辈子书,屡次科试不中,就去买了个功名来,投到喜爱读书人的姨父门下。”
“君子当自强不息。这话,放在女儿家身上,也是一样。君子,从不曾有过男女之分。”
她不相信宝钗听不懂,因为她是薛宝钗。
这一刻,两人都越发欣赏起对方来。一个因有父兄相助,让心胸、眼界更加开阔。更能明白时下女子的不易,更心疼姐姐的才情。要是个男儿身,宝钗姐姐必能过得很好。
黛玉没有接话,她知道自己这时候无论说什么,都容易让宝钗触景伤情。就只好默默看着。
“妹妹,即使如此,你还觉得木簪子好吗?”
听完好消息,坏消息自然也是有的。宝琴说了扬州有几个酸不溜的文人,登文评了女工出面,是伤风败俗的烦心事。
“宝钗姐姐,你说便是。”黛玉点点头。
宝钗脸上又撑起笑容,解释道:“府里也挺好的,长辈们心疼、怜惜我。但凡家里得了什么好东西,都想着姐姐我。这日子待久了,人就不爱出门了。”
她更知道王夫人自己就不愿意,全是因为娘家的意志强压。某种程度上,她跟王夫人倒是同病相怜的很。也算是一报还一报了。
这份坦诚直白的率真,才是林黛玉最能打动宝钗的地方。别人这样说,宝钗还会另做他想,当作虚词。可黛玉这么说,她知道对方就是如此想。
黛玉摇摇头,“宝姐姐知道我的意思。”
“青泥洼。”柳湘莲答道。
真要说陈恒、跟宝玉,这两人身世、才学、性子差距都极大。放在一处比较,未免有些不公平。可拿着他们的共同之处,放在一处比较。林黛玉就能看出高下来。
宝钗突然明白了,为何自己第一次见到黛玉,会如此喜欢对方,却又藏着几分不敢多见。她本以为是因为宝玉在中间作怪。
可黛玉对宝玉就是提不起心思来,她一闭眼,就是跟陈恒的相识经过。两人携手读书论经,相互见证过彼此的生活。见识过对方在城外安置灾民的自信,也看见过他意气风发的得意,更见识过他风雨兼程的赶路模样。
红楼读书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