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明有个孝子,因侍母至孝,无法参加科举,常被乡人和县官称颂。县令将这个孝子的事迹转呈朝廷,当时的皇帝得知,赏了他一个官身,又给了他母亲一个皓命。也算是告诉百姓,要善待家中老父母。
这自然不是猛药,车行之事,重在便利出行,推动城内百姓的流动。随之而来的附带收入,才是财政的大头。古代的城池大小虽不如后世的市,可少了交通工具,走起来路来也是艰难的很。
李贽深以为然的点头,不看僧面看佛面。陈恒背后的裴怀贞,才是李贽最不能忽视的人。当即道:“再不行,跟朕说,也是一样。”
翌日,坊内飘着桂花香。三才坊内关于陈家得赏赐的余韵还未散去,就被天使经过的敲锣打鼓声吸引。
“解元公既已归家,那咱们就宣旨吧。”林宠笑眯眯的对少年郎道,见陈恒点头,他一摆手,自有府衙派来的礼官,将陈恒引到家人面前。
歌不停,船不停。转眼陈恒就跟他们擦肩而过,正欲探身回望。岸上突然冒出来成群结队送行的人,陈恒一细看,多是秋浦街的男女工匠,也有赶来凑热闹的扬州百姓。
按例,太子该成孤。可李贤这般说,即是给裴怀贞面子,想跟陈恒亲近。也是自己的性格使然。李贽脾气刚烈,他这个做儿子的,就经常要做父皇跟大臣间的润滑剂。
“临行前,为师还有一言告诫你。”
“有事,就写信告诉爹。”
行人司设司正,正九品。左右司副,从九品。另有行人三百多人。与他们一比,举人老爷只要不是一心赖在京师不走,愿意外放谋职的举人,最低的都是正七品的县令。
“夫子身子尚可。”陈恒作答。
李贽为林如海准备的圣旨,出自翰林院之手,可谓文理不凡,字字珠玑。以君臣之道为题,既点了林如海的为人、才学,又肯定了对方在扬州的政绩,最后又赐了贾敏四品皓命。
“恒弟,保重。”
“诶,解元公不必如此多礼。”绿衣小官轻笑一声,主动挽住陈恒的手,“在下是行人司右司副林宠。”
陈恒不紧不慢的说完,李贽已经听的眉飞色舞。
…………
林宠肃容道:“圣躬安,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扬州府泰兴县山溪村陈恒,聪敏好学,品……”
陈恒担心的就是这个,家人少有跟官员打交道的经历。要是有失礼之处,岂不冤枉。见此,解元公赶忙上前,站到绿衣小官面前道:“大人……”
行人司的两位司正很是震惊,没想到这个少年郎在扬州有如此的民望。他们不知道,陈恒跟秋浦街的关系,也不明白陈恒不仅仅是招收女工那么简单,其中又主动请人教她们习字,又调配她们外出见客。如此种种情谊,都化为今日的十里送别。
“陈郎,陈郎……要记得我们啊。”
陈恒笑了一声,乖巧的溜到奶奶面前,握住对方布满老人斑的手,宽慰道:“奶奶,是真的。你看,圣旨还在我手上呢。”
陈恒心潮澎湃,亦有豪情倍增。他想了想,也是无话作答。便朝着岸上送行的人,拱手作揖。
是这样啊,顾氏这才转忧为喜。
说到这里,裴怀贞已经老泪纵横。命数由天,往后的日子,他想要再看到自己雕琢的这块美玉,还能有多少机会呢?
夕阳落下,又会有朝阳升起。亦如陈、裴的这场离别。
“京师是天下中心,如今会试在即,天下举子入京。他们都是本县、本乡的大人物,等他们见过此物,再带回到州府。陛下收获的,就不只是一个扬州了。所以臣以为此事可行。”
后者听闻陈郎即将上京,昨夜就来到陈家表达同往的心思。这两年,柳二郎也是把江南游玩的差不多,正日日在扬州无聊发闲。正巧撞上陈恒离开,索性合到一处出发。
李贽点点头,他只是起个话头。对裴怀贞的身子,李贽自己也是有数。他笑着指了指阶下两个人,不无骄傲的介绍道:“这是朕的太子。”
一家人合上门,自然有一番贴己话说。
红楼读书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