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行营招讨这个常职,国朝始置应是为遏制沙陀、突厥、回鹘、浑诸部而成立的代北行营招讨使。河东节度使、振武军使长期兼领。贤妃的爷爷就干过…说白了就是允许挂这个职务的地方官可以随时不需要通过征得中央知情、同意而对该地区、某势力实施打击。
意义重大,故而国朝常置行营招讨使的地方一直都很稀少。
圣人认为银郡太守需要这个权限。为什么不给银郡尉?手握屠刀的武夫得到这个权力,利弊还用说吗。
银郡太守、尉的人选,圣人一早就想好了。
崔公、武熊搭班子。以崔公的老辣,做这个太守绰绰有余。武某人和剩下的邠师…这帮小毛孩子太顽劣了啊,得用异域风情感化改造一下…就像带着家人到凉州戍边的两千多户郓军,没几年就变成了乖宝宝…这才是好武士嘛!
邠师不同意?
咳咳,圣人也压根不会征求他们的意见,没清算旧账就是帝心仁厚了。回头把这六千多武夫的爷娘和老婆孩子送来,大伙就在银郡好好过日子吧。
最后一个事就是噶德悖、论吉琼、野诗长明等人及党项诸部的军队怎么改编了。
国朝其实有成例。
安史之乱前,关西地区存在大量“皇协军”,比如河西节度使下辖屯驻在敦煌的豆卢军,服役武士全是吐谷浑等部胡人。再比如墨离军,由薛延陀、吐谷浑、突厥人组成。批量胡人帮着汉兵镇压批量造反的胡人,见过没?后世有,只不过反过来了。
暂时也可以这么办。
圣人决定从外军九校各抽五百兵,再从侍卫亲军司调一个都,与噶德悖等部两万余人组成平夷、雾露、金剑三军。十将已上军官用英武都老人,正好也把儿郎们提拔一波。英武这几个都自己也带了整整两年多了,打岐山那会就在一起混了,大头兵对自己是认可的。
这样一来,让噶德悖、论吉琼、野诗长明这些头人当个军使也无所谓。
即便他们有异心,李某人一句话就能让英武系的杀材鼓噪起来。
大体思路就这样了,细节琐事慢慢完善。
原本圣人还打算攻下渭州之后立刻继续西进伐金城,但现在看来得耽搁一段时间。
…
六月初八,王师发布告示,推行一系列善后政策。
同时,李某人下令,蕃汉所有军民,不管是结发、拖发、椎髻还是披发、断发、剪发、绳发、索发什么款式,必须蓄发束发。髡发者,待头发长出来之后,也不准再剃。
剃发就斩头,要头就蓄发。这并非简单的发泄报复,而是惯来的手段。未来,陇西地区毫无疑问会移民实边,诸族要想融合,就得去掉某些太过明显的差异。
此外,所有奴隶、嗢末一律无条件自由,想回故乡就回故乡,不想走的就编户授田。
算是一次服从性测试吧,趁大军还在。不然等自己走了,以后再下达解放奴隶令,难保奴隶主们搞不清楚形势,联合起来造反。想闹事的,就现在,趁早。
上命昭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