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点,陶哲轩向来都是表示赞扬的。
继续往下面看去,萧易将不变向量与周期轨道进行了联系,成功发现了表示空间中不变向量与冰雹序列周期轨道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种将抽象的代数概念与具体的数论问题联系起来的能力,也再度让陶哲轩更是觉得有所收获。
直到最后,论文中证明了分类树的有限性,并且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方法,也都更是展现出了这篇论文的深度。
“又是一篇如此完美的论文啊。”
直到电脑上的页面翻到了文献引用的那一面,陶哲轩看完了正文的所有内容,又发出了最后的一声感慨。
萧易的论文,从来都是如此地让他感到惊喜,没有让他感到失望过。
“完美!”
打了一个响指,陶哲轩随后便开始了他看完一篇重量级论文后的日常——在自己的博客上面写评价。
特别是这样一篇精彩的论文,他很有必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至于萧易的证明到底是否正确……
那还用多说?
反正通篇下来,因为写的足够详细,所以他也完全找不到有什么错的地方。
一遍下来找不到错的,那么他也就没有再继续再看一遍的打算了。
反正就当做是默认萧易成功证明了。
至于这样是否就有点不严谨了?
嗯……
考虑到人家是萧易,陶哲轩觉得自己完整地看了一遍,已经算是足够严谨了。
进入了博客,他就开始打字。
【毫无疑问的是,今天我们又收获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冰雹猜想成功获得了证明!
这个问题自从诞生之后一直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快100年的历史了,说起来也是令人惊叹,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居然就让咱们的数学界被难住了这么多年。
所幸的是,萧在这个问题即将达到百年历史的时候,成功将其解决,大概也能够称得上是保住了咱们数学界的颜面?
咳咳,现在还是先回到正题吧,总而言之,论文我已经看完了一遍,虽然从严谨性上来说,还不够就下达结论,认为萧已经成功了,不过在我这里,我认为冰雹猜想已经可以称之为冰雹定理了,就像是我第一段话所写的那样。
萧仍然在他的论文中展现出了相当令人惊叹的证明技巧以及思路,仅仅是从表示论出发来尝试解决的想法,便已经称得上是全新的一条思路。
尤其是其中关于冰雹群的构造,更是十分的巧妙,它完美地捕捉了冰雹序列的生成规则,为后续的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我相信,如果能够多研究研究冰雹群的构造思路,或许也会为其他很多的问题带来相当多的启发。
当然,其中最为出色的,就还是萧将丢番图逼近的思想融入其中,这一点,我愿意称之为整篇论文中最精彩的一步,也是这篇论文中最为重要的成果,他将丢番图理论和表示论进行了结合,让朗兰兹猜想的证明,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实现。
至于后面所运用的动力系统理论,以及周期轨道分类树的构造,也都完全找不到逻辑错误的地方。
总而言之,我很高兴,能够看见萧的回归,这么些年都没有见到萧的论文,现在总算是心满意足。
现在,我们也可以继续期待,萧的下一篇论文了!
XD】
点击发送,他的这番评价就上传到了个人博客上面。
回过头,重新看向论文,随后他也没有废话,便再次看了起来。
看的第一遍是为了见识一下方法,而现在这第二遍,那就是为了欣赏了。
随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欣赏。
……
陶哲轩的这篇博客公布出去之后,立马就引起了各种的关注。
冰雹猜想的证明,在他还在看第一遍的时候就已经传遍了,所以数学界也一直都在等带着他的回应,毕竟人人都知道,陶哲轩曾经也是在冰雹猜想上做出过重要成果的,是以人人也都很好奇他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学霸就是要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