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番劝慰,终于稳住了众人心思。
陆仲亨几人虽仍满脸忧色,但却也连连点头,附口称是。
胡惟庸再三宽慰,又亲自起身,将这几人送出厅堂。
待再回到堂中,胡惟庸的脸上,又挂满了忧虑,他静坐垂思许久,面上忧虑非但没减少,反又多了几分迷惑。
“陛下缘何……会重启市舶司?”
对朱元璋今日行为,胡惟百思不得其解。
当初禁海,那是他朱元璋一力促成,他对此事态度,何其坚决,可现在,他竟一反常态,自改政令。
思来想去,胡惟庸只得出一个结论:陛下变了!
“对,变了!”
不光是这一件事,近来朱元璋种种行为,诸般举措,都愈发不像原来的他了。
胡惟庸跟随朱元璋多年,对其秉性很是了解,在他看来,朱元璋生性暴烈,最是刚耿不阿,以他性情,他绝想不出这么些弯弯绕绕,也绝不会有这些奇谋妙策。
可近来的朱天子,巧设妙计针对儒家传人,又拿出简化字等新奇创举推广教化,现如今,更通过远方军情推算出倭寇与海商勾结。
这种奇谋妙算,哪里像是他朱天子?倒更像是那刘伯温的手笔才对!
“刘伯温?”
胡惟庸忽地眉头一蹙,眼眸里多了些疑惑:“是他在幕后帮扶指点吗?”但思虑片刻,胡惟庸旋即摇头道:“不对……”
刘伯温自回京后,一直窝在府中养病,深居简出,他连皇宫都没进过,又如何出谋划策?
再者说来,那刘伯温毕竟也是读书人,他与那宋濂交往极好,他又怎会替天子出谋划策区对付宋濂那般儒臣?
更何况,朱元璋近来种种奇谋妙策,既高瞻远瞩,又另辟蹊径,还隐约透着股邪诡之气,这种计谋,倒不像是正道读书人出身的刘伯温手笔。
“难道……陛下背后还另有高人?”
胡惟庸思量许久,仍难得正解,眼眸略动,他当即起身叫道:“来人!”
相府老管家应声赶到,胡惟庸在其耳侧:“你去查一查,看看陛下近来……”
一番耳提面命,老管家转身而去。
做完吩咐部署,胡惟庸再叹口气,幽眼望向堂外天边,他眼眸里,疑惑迷茫交织,久久消散不去。
……
既要盘查天子背后高人,自要追索其行踪,但相府纵然豢养着不少高人,却也没能耐去盘查天子行迹。
因此,他们能走的路,只有两条,一则,询问陛下近来与哪位王公大臣走得近,常召唤谁觐见,又常去谁府上,然而却查无所获。
二则,便是死办法,苦等在皇宫门口,寻机会追探其行踪,但几日下来,仍是苦等无果。
“禀老爷,小人无能,陛下近来深居宫中,并未离宫出行,似也没征召过朝臣觐见。”
当老管家苦着脸回禀结果时,胡惟庸倒并不意外,毕竟时日尚短,而且朱元璋要是出宫秘会谋臣,也不是能够轻易查出来的,不过胡惟庸并未放弃,吩咐管家继续监视着,总能逮到机会,查出蛛丝马迹来。
管家点了点头,但却并未离开,而是有些吞吞吐吐道:“还有一事……小人不知该不该说……”
见胡惟庸招手,他忙又附上前去,低声道:“今日一早,陛下召见了曹国公,随后曹国公在宫中逗留许久,离宫时满面春风,似是得了天子嘉奖。”
“曹国公回京了?”闻言,胡惟庸当即警醒,转眸略作思虑,幽幽自语:“照这看来,那靖海侯也该回京了。”
再思量片刻,胡惟庸默道:“陛下怕不会轻易放过靖海侯,我淮西一脉,可不能再损兵折将了!”
一念及此,胡惟庸当即起身道:“备车,去靖海侯府!”
………………
“臣靖海侯吴祯,叩见陛下!”
武英殿中,靖海侯吴祯一见到朱元璋,便自觉下跪,行叩拜大礼,犯下失职大罪,他显然也自知圣怒难平,姿态放得极低。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