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取士至今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士子们早就已经习惯做八股,考科举。
如果轻易动八股的主意,吴文镕担心士子们会炸锅。
既然已经归顺大明,还出了这么多力,吴文镕自然想见到朱王爷能走到更高一层楼。
王上加白,这可是好到不能再好的意头了。
“依孤之见,当观此次考试之成效,看我大明此番能获取多少人才,不过吴卿放心,八股取士孤王不会轻动的。”
“王上圣明,八股取士乃是祖宗之法,不可擅动啊!”
吴文镕这句话还真没有说错,八股取士和满洲鞑子还真没多少关系。
满洲鞑子只能说是继承,八股取士归根结底还是老朱家自己弄出来的东西。
对此朱王爷微微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反而他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此番云贵川三省时务科考题,孤王心中已有安排。”
三省时务科考题,第一道:
“论税政变革,以振百业,谋国计之长远”
“论天下安靖之策,何以驱鞑虏,安民心,复中华”
“论天灾之御,何以强水利,保黎民”
这三道时务策,一道是求财,一道是安天下,一道是水利治理。
西南雨水一向充沛,且山川多,极易引发自然灾害,朱王爷就是想从士子们的笔下看一看,有没有真正的大才,能够为他出谋划策。
其实小朱这一次之所以塞私货,主要是因为他不相信八股取士,能够选择出来什么像样的人才。
只有这种时务考题,才能大致看出一个考生,他懂不懂这些。
而且时务科的卷子,小朱看的不是什么动不动就古圣王之法,他要看的是措施,如果没有合适的措施,那么写的再花团锦簇,其实也进不了他的心里。
不过关于时务科的三道考题,小朱只是自己记在了心里,并未告诉给大家。
这些文臣,都有治理地方的经验,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朱王爷不想在这方面弄出科举舞弊来,不是他信不过自己的臣子,而是得防一手。
第一次开科取士,是大明最重要的一件事,小朱不介意有二代进来考试,但是他不喜欢那种酒囊饭袋,就算是二代,也得是那种有东西,有本事的二代。
大明从来不养废物。
臣子们似乎也知道,朱王爷的打算是什么,所以并没有多说。
反而小朱再次说道。
“此番开科取士,由吴卿担任四川主考官,左卿担任云南主考官,魏卿担任贵州主考官。”
“时务科考题,孤王心中已有盘算,但是其余四书五经之考题,由主考官出。”
还是吴文镕,在小朱说完以后,他当即站出来问道。
“王上,主考官已定,那副考官呢?”
“此番开科取士,三省之副考官,由省里的官员推荐饱学之士,一应要求,俱按旧制来。”
吴文镕点了点头,对于小朱的想法,他算是心中清楚了。
不过小朱还是多说了一句。
“三省副考官,均要由吏部尚书和林卿负责把控,孤王不想让那种老顽固参与进来,影响我开科取士之大计。”
“谨遵王上旨意。”
第二次小朝会,在解决了年号、检地开荒、人才选拔这三件大事之后,还有一件大事,需要解决。
那就是重开锦衣卫。
臣子们也知道这件事,都在等待着朱王爷开口,小朱沉吟片刻,说道。
“自古治国有常,而安危系于察奸。昔我朝初立,为防奸佞,肃清内政,特设锦衣卫之制,以司缉捕、刑狱之事,奸邪屏息,国家得以安宁。
夫国家之治,在于法度严明,奸邪无遁。今孤决意恢复锦衣卫之旧制,以整饬纲纪,安定社稷。令锦衣卫重新组建,专司缉捕叛逆、侦查重案、护卫皇城之责,并有权直接向孤禀报,不受他司节制。
反清185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