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爷瘫坐在地,满头大汗,颤抖着说道:“殿下饶命!这些兵器确实是小人私藏,但……但只是为了自保,并无他意!”
朱标眉头微皱:“自保?你怕什么?”
吴三爷结结巴巴地回答:“殿下有所不知,近些年庄外的流匪时常作乱,小人担心家宅不保,才偷偷购置兵器,以备不时之需。”
朱标沉思片刻,语气稍缓:“你所言属实?若敢隐瞒,本宫决不轻饶。”
吴三爷连忙跪地发誓:“小人绝无隐瞒!若有半句假话,愿受天谴!”
朱标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转向刘庭松:“庭松,将这些兵器收缴,并派人密切监视吴家,确保他不会再有异动。”
“是,殿下!”刘庭松拱手领命。
朱标最后看了吴三爷一眼,声音低沉:“吴三爷,念在你初犯,本宫暂且不予追究。但记住,若再有下次,定叫你满门受罚。”
吴三爷如蒙大赦,连连叩首:“谢殿下不杀之恩!小人定不敢再犯!”
朱标挥手示意离开,走出吴家大门时,他目光深邃,对刘庭松说道:“这件事背后或许还有隐情,继续追查,务必将所有线索查个水落石出。”
“属下明白。”刘庭松沉声应道。
翌日清晨,朱标召集了几名得力手下,包括刘庭松和两位侍卫队长,一同商议如何继续调查吴三爷一案。
他站在书案前,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目光深沉:“昨日我们查得一些线索,但这些兵器究竟从何而来,背后是否有人指使,仍是谜团。若不彻查,本宫寝食难安。”
刘庭松抱拳道:“殿下,此案确实扑朔迷离。属下认为,与其盯紧吴家,不如追查这些兵器的来源。此物并非寻常铁匠能打造,必有大规模的工坊支持。”
朱标点点头:“有道理。但本宫要的不只是来源,还要找到这些兵器最终的目的。吴三爷虽口口声声说是自保,但他的话本宫始终难以尽信。”
一旁的侍卫队长周威眉头微皱,沉声道:“殿下,属下愿率人前往通州的几处铁匠作坊,挨个询问。但若此事背后有人掩盖,恐怕难以迅速查清。”
另一位侍卫队长李兴却摇头道:“周队长此计虽好,但通州地广人多,铁匠作坊数量众多,挨个排查耗时费力。属下倒是觉得,可以先审讯那些被抓的吴家手下,从他们口中撬出更多线索。”
朱标思索片刻,沉声道:“二位的建议各有道理,皆可并行。本宫命周威负责追查兵器来源,李兴负责审讯嫌犯。庭松,你亲自回通州府衙,将本案相关的记录整理清楚,以备后续。”
“遵命!”三人齐声领命。
李兴返回审讯室时,那几名被捕的吴家手下已被关押了一夜,个个面露疲惫。为首那人一见到李兴,神色更加慌乱,不住往后缩。
李兴缓步走到他的面前,冷冷道:“昨夜给你们的时间不短,好好想过了吗?若继续隐瞒,不仅是你们自己,连你们的家人也要跟着受罪。”
那人咬着牙不说话,但手指微微颤抖,显然内心不安。李兴见状,心中已有几分判断,语气稍缓:“本将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若你肯实话实说,不仅可免受刑责,甚至还能获得朝廷的宽恕。否则……”
说到这里,他故意顿了一下,朝一旁的衙役点了点头。衙役立刻抬起戒尺,在空中挥动,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那人终于崩溃,颤声说道:“大人,我说!我全说!”
李兴目光如炬,冷冷道:“很好,开始吧。”
那人吞了口唾沫,低声道:“这些兵器……是吴三爷让我们从一名江湖人手中购得。他是个游商,自称姓杜,每隔几个月便会带来一批货,说可以低价出售。”
李兴眯了眯眼:“杜某?此人是否有其他特征,比如长相、口音?”
那人想了想,连忙说道:“他面容消瘦,身材中等,说话带着江南腔,听着不像本地人。”
李兴继续追问:“这些兵器运来时是何种状态?是否有明显的工坊标志?”(本章完)
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