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就帮忙解释,“得用精兵,得有强将,临阵还要有军官能指挥士兵令行禁止。我大明军队虽然战无不胜,只是也并非所有士兵都是精悍强军。”
朱元璋更为欣慰的说道,“标儿说的不错,你们舅舅说的战术好用。只是不能套在每个卫所,一定要知晓手下将士才能,到时候再安排战术。”
这是对十岁的朱棣说的,也是对军事一知半解的马寻说的。
马秀英就笑着开口,“小弟,制弓的事情你用不着多操心。回头你再多过问一下,军中有好多制弓的匠人,让他们接手。”
朱元璋也笑着点头,这弓是好弓,也有大用。不过接下来就该是朝廷接手,是大都督府这边安排生产、装备和训练了。
至于马寻这个国舅爷倒不用担心过河拆桥,本来就是研制出来了就交给朝廷的,他现在可以算得上功成身退了。这时候可别想着什么专利费之类的,马寻也不靠那些东西发家致富。
朱元璋还是欣慰的,“保儿能打胜仗,小弟也能帮着制军械,咱们家亲戚都有本事!”
朱标立刻说道,“舅舅还悟出来了拳法,说是对娘和我都有好处。”
这一下朱元璋更在意了,马秀英和朱标的病可是压在他心头上的大石头。
马寻也赶紧解释,“就是强身健体的法子罢了,虽说姐不能剧烈运动,但是该动一动的时候还是得动一动。一直久坐这些不好,我就想了些简单的法子。”
朱标跟着凑趣说道,“听舅舅的意思,那是和五禽戏这些相似。到时候娘也多练练,姑父也要多练,咱们都活到一百多。”
朱元璋开心笑着说道,“好,都活一百多了,那都是老妖怪。”
马寻又在宫里住下来了,这不是他愿意不愿意的事情,反正就是小住几天。
他也没有闲着,持续完善一下清弓的研制。不过现在不能叫清弓了,该叫明弓才对。
太极拳的各个流派的不少,不过马寻教的显然也就是养生的那类。李贞、马秀英都没事稍微练一练,朱标也在东宫没事‘一个大西瓜、中间切两半’。
朱标开开心心的来到了小院,“舅舅,娘让舅母过去一趟。”
马寻连忙对刘姝宁说道,“要是再给赏赐,可千万别再接了。”
刘姝宁心里有数,只是有些时候不是想要拒绝就能拒绝的了。她也能够感觉到帝后的一些感受,马寻什么都不要,帝后就一个劲的什么都想给,生怕委屈了马寻。
等到刘姝宁离开,朱标开口说道,“舅舅知道中书省的情形吗?”
马寻点头说道,“知道些,李相告老,汪广洋被弹劾罢官,现在杨宪在和胡惟庸斗,浙东的那些人也都不省心。”
朱标笑着开口,“李相虽然退了,可是关心着朝堂之事呢。”
马寻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李善长还是舍不得权力,虽然现在告老还乡了,不过他还是时刻关注着朝堂的动静。
老家离京城也近,时常在和胡惟庸书信往来,或者是在联系着昔日的下属。
朱标继续说道,“李相告老的时候,朝廷也将他的弟弟李存义提拔为太仆寺丞,现在也四处走动的厉害。”
马寻就谨慎的开口说道,“我和中书省往来不多,就是我岳丈那边也去的不多,更不会谈及这些政事。”
“舅舅,你又多心了。”朱标笑着开口说道,“爹娘在抱怨李相虽然退了,可是还是舍不得权力。也不满杨宪跟换了个人似的,一朝得势就忘乎所以。”
不只是朱元璋和马秀英在纳闷,朱标也非常纳闷。杨宪这个人他们都了解,现在斗倒了李善长、汪广洋,一下子膨胀的厉害,哪里还是前些年的样子。
看到马寻不理解的样子,朱标笑着说道,“现在朝廷北伐几近功成,只是死伤将士也颇多。按理来说,这也要建祀立庙。”
这也是常规操作了,朱元璋建了不少功臣庙。配享太庙归配享太庙,如今的鸡鸣山上也有一座功臣庙,去年就建成了,死者塑像,生者虚其位。
现在的功臣庙里正殿里就是徐达、常遇春这些,不过他们活着就是位置空着。
大明第一国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