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就算是胤禑下了值,还有个工作狂老四,风雨无阻的蹲在户部,从旁看着场子呢。
作为户部的太上皇,管钱粮的老四,不需要递牌子,就可以在每天御门听政时,见到康熙。
这年头的庙堂之上,随时有人帮着上达天听,及时化解误会,除了胤禑和老四这一对铁杆兄弟之外,再也没谁了。
作为大内的总管,胤禑只要在宫里当差,就忙得脚不点地,经常饱一顿饥一顿。
“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上个月,鸡蛋也就二两银子一个。这才多久,凭空涨了一两银子?”
内务府这帮蠹虫的贪婪程度,很让康熙吃惊。
“回汗阿玛,精饲的母鸡,成本确实节节攀升……”胤禑虽然没拿过一文黑心钱,但是,作为内务府的管府阿哥,他有义务帮着本衙门敷衍场面。
康熙又不是司马衷那个大傻子,他收到的密折里,每天都有京城内外的详细物价清单。
大清的皇帝,从顺治开始,都格外重视京城的物价。尤其是粮价,更被皇帝们死盯着。
无粮不稳的真理,大清的皇帝们,个个都懂!
就算是被骂作败家子的乾隆,他豁免的全国灾区钱粮,也达数亿两之多。
要知道,乾隆朝时,一年的总收入,也就8000多万两而已。
被胤禑提醒之后,康熙长吸了一口浊气,最终,还是选择了装糊涂。
“朕知道了。”
处理了公务之后,康熙饶有兴致的问胤禑:“银子不够花了吧?”
胤禑赶紧点头,有机会揩康熙的油,不揩白不揩啊!
一般情况下,皇子出宫分府的时候,康熙都会赐皇庄若干。
可是,轮到胤禑的时候,康熙仿佛忘了这一茬似的,只赐了银子,却没给半亩皇庄。
等老大被降爵的时候,胤禑也被罚俸五年。实话说,没有银子入账的贝子府,根本撑不了多久。
抄捡东宫的时候,胤禑立了大功,康熙赏食贝子双俸,却没有明旨取消罚俸的措施,胤禑还是没有俸银和禄米可领。
再说了,所谓的赐乾清门前骑马,除非胤禑的脑袋被门夹了,才会大摇大摆的骑马到乾清门前。
见胤禑满是期盼的望着自己,康熙不由龙心大悦,哼,你个不孝孽子,也有求朕的时候啊?
东宫的心腹大太监和姑姑们,都被胤禑不动声色的断然处置了,确实立了功。
另外,太子和外臣的书信,胤禑也抄到了好几封,这令康熙倍感欣慰,十分满意。
“你即将正式大婚,自己丢脸事小,丢了朕的脸面事大。卢沟桥的特等水浇地,就赏你一万亩吧。另外,再赏你十万两银子,操持大婚事宜,可够?”
康熙对于立功之人,一向出手大方。
“谢汗阿玛恩典。”胤禑喜笑颜开的行礼道谢。
在大清朝,贝子的俸禄,不过是,每年1250两银子,外加1250斛禄米而已。
康熙一出手,就给了几十年总俸银的赏钱,胤禑还有啥不满意的?
再说了,京里的特等水浇地,亩产大约二石(一石=140斤)左右,一万亩的话,这就是二万多石粮食了。
胤禑只是主持了一下抄捡东宫的活动,就获得了这么大的利益。
有权就是幸福啊!
不过,胤禑心里透亮,康熙赏了糖果之后,就该压担子了。
果然不出所料,康熙喝了口参汤后,仰起下巴说:“宫里的风气不正,你是管府的阿哥,必须多盯着点。”
胤禑瞬间秒懂,康熙这是让他即使睡觉了,也要睁一只眼睛,盯着东宫那边。
“回汗阿玛,臣儿毕竟没有三头六臂,充其量只能盯着旬日罢了。”
在大清,向来都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皇帝要用你的时候,不趁机叫个苦,喊个疼,那就是自己犯蠢了!
“梁九功,拿金批大令来,赐给十五阿哥!”
有令无旨的情况下,胤禑调不动一兵一卒。
家父是康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