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电子工程,学校还没有恢复招生,这个专业的教师、设备跟技术基础却又存在,并且有着技术研发任务。
最典型的就是无线电工程系。
59年,学校设立无线电工程系,开设通讯、电视、电真空三个专业;62年,变更为雷达、通讯两个专业;77年恢复高考,无线电工程系只有无线电技术招生。
而无线电又被归到了物理系。
涉及到芯片、单片机等相关电子工程的专业,没有招生,却又存在。
计算机原本属于学校强势专业,在学校准备跟中科大等单位竞争亿次巨型计算机项目时,也不知道怎么就把这些专业整合到了计算机系。
到现在,谢威都没整明白学校各系与专业是依据什么划分的。
“我不是怀疑杜主任的人品。去沪市,路上时间不短,要是经费出了问题,到时候……”
从哈城去沪市,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先从哈城到沈城,沈城转京城,京城再通过京沪线,到达沪市。
连接政治中心跟经济中心的京沪铁路线,一直都是国内最繁忙的。
京沪线1400多公里,从68年金陵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火车无需靠渡轮过江,全程运行时间从59年的24小时进一步压缩至22小时不到,关键两座城市人口都多,交流频繁。
票不好搞!
要是跟14厂谈妥,杜国旺手里的经费没到位,到时候专门跑回来处理,太耽搁时间。
看着于国峰,谢威无语。
还说相信老杜的人品。
老杜的人品,在同事眼中这么差的么!
“于主任,放心吧。机电系的plc跟cnc,芯片都是核心!要不然,杜主任也不会同意先把经费提供给计算器项目啊。”
谢威觉得,有必要替老杜鸣不平的。
他哪里知道于国峰有多紧张这块芯片?
不只是于国峰紧张,连学校领导同样紧张。
他到现在都以为是因为自己可以给学校赚到经费,加上自己耍无赖,搂着被子准备到李校长家门口睡觉才搞到经费的。
亿次,甚至十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项目,才是学校想搞的。
国防领域,对于运行速度更快、计算能力强的巨型计算机有多迫切,一心想回到军工序列的学校领导们比谁都清楚。
要不然,于国峰在谢威提出去找沪市无线电14所的时候,不会专门找校长李瑞跟副校长刘德宝等领导——国家亿次巨型计算机竞争中失败,学校并没打算放弃。
谢威拿出来的架构,让于国峰看到翻盘的机会:全新的架构,给了框架,如同修房子给了地基,甚至地基可以无限拓展,只需根据地基按部就班地搭建就能修好高楼大厦。
“行吧。车票已经订好了,明早上八点出发,你去把自己的事情交代好,不知道这次得耽搁多久呢。”
于国峰见谢威不愿意自己带着钱走,不再说钱的事。
提醒谢威把手里的工作交代妥当。
谢威点头。
其实,无需于国峰提醒,谢威跟各项目团队都交代了,连上课老师也都打了招呼,虽然他几乎就没去上过课。
“放心去吧!没有你,全班同学会更轻松。”
罗阳对于谢威的离开,举双手赞成。
谢威去干什么,校长李瑞已经私底下给罗阳交代过。
谢威的存在,让全班同学近乎自&虐般地拼命学习,给所有同学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谢威走了,大家或许会轻松一些。
等到芯片搞定,整个班,可能会陷入新一轮的痛苦学习中。
“……”
谢威总觉得罗阳没说什么好话,可找不到理由反驳。
“对了,你到那边去,多了解一下相关的电子技术跟市场,争取以后多搞一些能给同学练手的简单项目,参与项目的同学,各方面进步都很快。”
罗阳在谢威走到门口时,叫住了他。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