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都是一些在街头谋生的人,有修车的、刻章的、剃头的,还有老虎灶、大饼摊、裁缝铺、打针间、烟纸店、生产组、纺织间、居委会、露天的公共厕所……众生喧哗,也算是一派生机。
弄堂很窄。
也就两米多宽。
两侧是三单元两厢结构的石库门,头顶上方用几根长棍搭在两边晒台上,长棍上晾晒着被褥和衣服。
弄堂两侧通风,头顶被遮,所以阴凉潮湿。
是这三伏天里的避暑佳地。
很多人就一把蒲扇、一只小凳,在弄堂里乘凉。
有条件好的,还会摆上一张摇摇椅。
那就更惬意了。
弄堂里有一个老爷子,姓张,此时就躺在单元口阴凉处的摇摇椅上,他腿有残疾,是战争年代留下的枪伤。穿着白背心、黑裤衩,半眯着眼睛优哉游哉,怀里抱着一个收音机,放着京剧《失足恨的桥段。
好似睡着了一般。
小孩都不敢招惹这位张爷爷,会经常挨训。
周浩然绕开他。他家是右侧中间的二单元。
进门是天井。
然后就是面对大门正中央的客堂间,这是公共客厅,供这个单元里的六家住户共用。
客堂的左右两侧,是两个厢房,各住着一户人家。
客堂再往里,就是灶头间了,也就是公用厨房。
周浩然的家,在左厢房。
海港的石库门,就跟首都的四合院一样,本来都是独门独户,建国后人多房少,就都变成杂居了。
曾经的石库门,都是主人住在二楼,一楼的厢房都是佣人、保姆住的地方。
现在杂居了,就没这些说法了。
二楼住了四户人家,一楼的厢房,左右各一户人家。
这反而成了好事。
因为厢房足够大,不拥挤。
不像二楼似的,每家就两个房间,生活很拥挤很不方便。
东方朗家里就是,唯一的卧室留给了他,让他安心读书,他的奶奶、父母、小姑都要挤在外面打地铺。
周浩然的家里,超过40平米的厢房用木板做了隔断,变成了三个房间,一个摆着电视机的小客堂,还有两个卧室。
木板隔断间不隔音。
至少也是个独立空间。
很多家庭有女儿,哪怕住在二楼也都做了隔断间。
男孩子无所谓,女孩子长大了要适当的保护隐私,就比如乔岁青的家里。
父母下班回家。
询问了周浩然的高考情况,得到的全是利好消息。
周爸见他颇显得意,就批评道:“别翘尾巴,高考只是第一步,人生这条路,还远着呢!”
“行了,赶紧去灶头端菜!”周妈瞪了周爸一眼,“我儿子的成绩,还用你操心?”
周浩然笑着说:“爸,你看电视吧,我去端。”
晚饭是阳春面,还土豆丝、炒鸡蛋和一盘拌黄瓜。
比平时丰盛。
主要祝贺高考结束。
周家是严父慈母,周爸在家里很有威严,吃饭的时候就说:“别以为高考结束了就撒鹰了,该念书还得念书。”
周浩然道:“爸,我觉得该行万里路了。”
“啊?”周妈微微一愣,“儿子,你要出门?”
周浩然笑道:“不是出门,妈,我就是觉得我这么多年一直都念书了,没什么社会经验。现在到大学开学,还有两个多月呢,我想趁着这段时间去找个活干。”
“干什么活?家里不缺那个钱。”
周妈还以为是儿子长大了,想暑期赚钱攒大学的学费呢。
家里虽说不富裕,却也不至于为大学的学费发愁。
周浩然道:“妈,不是钱的事,我想去社会里……历练历练。”
周爸很支持,正色道:“我十六岁的时候,就从你爷爷那接班进厂,开始养家了。你这也老大不小了,多干点活没坏处。明天就跟我去厂里,我看后勤那边……”
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