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是:自太祖高皇帝设飞狐营至今,从来没有除汉天子以外的第二个人,曾顺利命令过这支军队。”
“如果说,南军是我汉家的根,北军是我汉家的枝叶”
“那飞狐军,就是我汉家这颗树,最粗、最壮,同时又长得最高、长的最直的一根主干。”
“我汉家,不能没有南军这个根,也不能没有北军这个枝。”
“但只要飞狐军这个干还在,那无论情况恶劣到怎样的程度,都绝到不了山穷水尽的那一步……”
很显然,老太后对飞狐军的评价很高。
当然,飞狐军也配得这样的评价。
一支孤军,满共不到两万人,虽然说不保了汉家北墙五十年太平,却也起码是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确保北墙勉强能够支撑。
若是没有飞狐军,情况会是什么样?
汉家别说是积蓄力量,轻徭薄税了苛捐杂税一股脑全压在百姓头,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也不过是确保边墙无虞而已,根本无法进取。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飞狐军凭借一己之力,让汉家以极小的代价、极低的战略成本,得以抽出功夫闷头发育了五十年。
这样一支英雄部队,再怎般夸赞,也绝对当得起。
“句注军么……”
“嗯……”
“倒也是打了几场漂亮仗。”
“只是比起飞狐军,却是差远了……”
最后丢下这么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老太后就摆出一副我说完了,该皇帝说了的架势,俨然是结束了发言。
而老太后如此作态,也终是让刘荣心中大定。
句注军,是和细柳、霸、棘门三营同时设立,却主要负责边墙一线卫戍任务的常备野战军!
自然,和细柳、霸、棘门三营一样,是由少府内帑、相府国库各自承担部分,再由主将补缺口的模式,吃百家饭养着的军队。
而对于这样的军队,老太后的态度也可谓是直白务必。
句注军,念在其戍边有功,老太后还勉强愿意提一嘴
至于细柳、霸、棘门三营,老太后却是连提都不愿意提!
哪怕是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过程中,起到过关键作用的细柳营,老太后也同样不屑一顾!
至于原因,也显而易见。
和刘荣不待见这种吃百家饭,听百家话的军队一样:老太后对于这样的军队,也同样心怀不满。
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即是皇祖母相召,孙儿,自不敢有所隐瞒。”
心里有了底,刘荣说起话来,也终是不再拐弯抹角。
“孙儿意,扩羽林、虎贲二校各为都尉,以为我汉家拱卫长安之禁军,一如往昔之南、北二军!”
“只是不同于往昔,南军取丰沛子弟,北军取关中良家子羽林、虎贲二军,皆以英烈遗孤为卒,自幼操演成军。”
“如此一来,我汉家将再次达成两支禁军相互掣肘、制衡,而非一家独大的局面。”
“于宗庙、社稷而言,此举之利弊几何,皇祖母,不会不明白……”
“至于北军,孙儿的意思,是伺机改变为下一个飞狐军。”
“其实过去这些年,北军与其说是禁军,倒不如说就是第二支飞狐军!”
“每逢战事北墙有变,匈奴入侵也好,南方生疑,赵佗称帝也罢”
“便是关东诸侯作乱,出征平叛的大军骨干,都总是北军将士。”
“这么些年下来,北军的战力,早就可以作为又一个飞狐军去使了。”
“更何况关中民风彪悍,百姓民尚武之风极盛”
“以一个禁军的名头,将关中子弟兵都锁在长安,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关中,乃我汉家之国本、我刘氏之根本……”
如是一番袒露,老太后面神情当即便暖了几分。
甭管怎么着,刘荣至少还愿意实话实说,根本没有欺瞒老太太的意思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