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放自己心里清楚,本就是无名之辈,肯定不能再托大了。
“你确定那是王司徒的府邸对吧?”保险起见,李放又确认了一下。
见路宁十分确信,李放点点头,然后开口道:“那行,你们就在不远处等着,我自己去投书就行了。”
“好嘞,那小的就看好车子。”路宁应了一声。
不一会儿,马车缓缓停下,李放翻身跳下车来,怀中的《洛神赋》也早就拿出来了。
在怀里卷的久了,有些不平整了,不过好在没有太多褶皱,上面的文字还清晰可辨。
“你们等着,我去去就回。”
李放平复了下心情,迈步朝着高大的府门走去。
这会儿王允估计是不在家的,身为朝廷的三公,每日朝政还需要他来处理。
虽然总说董卓把持朝政,但以西凉军那焚书坑儒的文化水平,处理朝政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王允就是董卓最为依仗的助手。
现代某些“睿智”的新电视剧,拍摄三国这段时,总喜欢拍董卓如何如何猜忌王允。
实际上,从董卓乱政再到被杀这段时间内,王允一直是董卓这头的。
起码董卓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原因之一,自然是王允的表面功夫做的好,对董卓虚与委蛇,成功的骗过了董卓。
再一个原因,就是王允的出身了。
王允出身哪里?太原王氏。
此时自然没有五姓七望的说法,所以太原王氏虽然也是世家高门,可比起袁氏、杨氏这些顶级豪门来,还是差了一节的。
而且从地域上划分,王允是并州太原人,也就是关西士人。
这一点也为王允后来拉拢吕布埋下了伏笔,大家都是并州人,老乡啊!
当然这是后话了,说回上一个话题。
十八路诸侯讨董,又称什么?
关东联军!
曹操的《蒿里行》里是怎么说的?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注意到了吗?那是关东!
在董卓看来,我是凉州人,你是并州人,咱们都是不被这帮中原士族看重的边缘人物,自然更该抱团取暖。
所以入京之后,董卓便对王允大加拉拢。
而王允也成功的顺董卓的意思,表面加入了他。
在董卓迁都长安时,他对王允的信任到达了顶点:时董卓尚留洛阳,朝政大小,悉委之于允。
而且在关中站稳脚跟后,董卓又大肆册封,王允被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
没错,所谓的温侯吕布,一开始其实是温侯王允。
可一贯在战场上玩的董卓,哪里会知道,他觉得不可能背叛他的王允,从一开始就对他暗藏杀心。
虽然有关东、关西之争,可王允是什么人?那是士人!
董卓不过一个边地崛起的军头,如何能真正收拢士人之心?
况且自他入京之后,倒行逆施,所作所为更是人神共愤,王允更不可能真的依附于他了。
所以背地里,王允一直在筹谋铲除董卓的计划。
回想着这些查到的资料,李放走到了大门前。
门子主动迎了上来。
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作为大汉司徒的王允,权势比起宰相来也差不了多少,可他门前的门子,却显得彬彬有礼。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李放的打扮。
要真来个穷书生,他们就不会这么和善了。
“这位郎君有礼了。”门子主动行礼。
李放随意一拱手:“这里可是王司徒的府上?”
“正是,不知郎君是?”
“在下自外地远游而来,听闻司徒大名,特来登门拜会,望启通禀一声。”
门子打量了一番李放,看着模样相貌倒是个养尊处优的世家公子,可哪有这么办事的?
登门拜访王允的人自然有不少,可怎么着也要带点礼物吧?
他就这么空着手来了?
看看身后,李放身后也没什么下人跟着。
我家通古代:开局让宋仁宗破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