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五七八岁的时候,就被他大哥带到军中历经了一年多,十二岁那年又去了一年多,十七岁就正式领了差使,从十夫长做起,直到现在。”顾砚笑道。
“杨家娶妇,一向首选尉家。杨五从小儿就特别听四姐儿的话,对四姐儿极好。要说哪儿不好,大约也就是有点儿行伍气,这不算什么。”
李小囡嗯了一声,确实,这门亲事离十全十美,也就是差了一点点,天下哪有完美的事儿呢。
“你二阿姐的亲事怎么样了?”顾砚问了句。
“没有合适的,大阿姐太忙了,二阿姐也忙,二阿姐一点儿也不着急,她好像不怎么想嫁。”李小囡笑道。
“你也不急?”顾砚打量着李小囡。
“二阿姐自己都不急,我急什么?又不是非嫁人不可。我是说我们家。”李小囡赶紧补充了句。
这个时空,要不是像她们家这样的,女儿家还真是非嫁人不可。
“你大阿姐也这么想?”顾砚斜瞥着李小囡。
“大阿姐跟二阿姐讲:就算年纪大了几岁,也别急慌慌的捡到筐里就是菜,真要是嫁错了人家,像梅姐那样,还不如不嫁呢。”李小囡笑眯眯道。
“当着你的面说的?”
“不是,她俩讲悄悄话儿,我正巧听到了。”李小囡嘿嘿笑。
“正巧?”顾砚撇嘴。
“就是正巧!”李小囡抬了抬下巴。
顾砚笑个不停,一边笑一边点头。
这个正巧,他也正巧过。
“你的生意怎么样?”迎着李小囡斜过来的目光,顾砚忙咳了一声问道。
“不怎么样,出去的钱多,进来的钱少。”李小囡叹了口气。
“你不是说过,放长线钓大鱼?”
“长线是放出去了,大鱼”李小囡再叹了口气,“也挺多,可是钓鱼的人也很多。算了,不说这个了,你的案子怎么样了?”
“我回来的路上,过杭城的时候,当地织坊已经停了织工月钱,把织工全数挂进了牙行,周沈年说你让李家出面收秋蚕茧?能收多少?”顾砚眉头微蹙。
“这一个来月,尹嫂子那里经常有绸缎庄或是织坊的人借着买东西说闲话。”
李小囡严肃起来。
“我觉得,满江南的织坊和绸缎庄都盼着你手上的案子赶紧结了,怎么结都行,要是你输了,就是一场波折,大家还跟原来一样,皆大欢喜。
“要是你赢了,大家就赶紧跟着你改规矩,该怎么改就怎么改,不管怎么改,江南总不能没织坊,别人家织坊能开下来,自家也能跟着撑下去。
“这两种情形,不管哪一种,这秋蚕茧都不能不收,毕竟,这一趟秋蚕茧之后,到春蚕茧还有整整半年呢。”
李小囡顿了顿,看着顾砚,接着道:“要是什么信儿什么风头都没有,谁都不知道你手上这案子什么时候能结,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没人敢当出头鸟,拖上半个月,这秋蚕茧就烂在蚕农手里了。”
顾砚凝神听完,片刻,嗯了一声,“那就给他们点儿风头。”
“前几天我去了趟临海镇,黄先生说两句话就要叹一口气,他说难处都在你这里。”李小囡看着顾砚。
“嗯,太子爷这一趟过来,亲眼目睹,等他回到京城。”顾砚的话顿住,叹了口气,“治大国如烹小鲜,以前我觉得这有什么难的,现在才知道有多难。”
“我觉得你能清理好海税司,再从海税司清理到京城,辅佐那位太子爷做个中兴之主。”李小囡看着顾砚,认真道。
顾砚扬眉看着李小囡,片刻,笑出来,冲李小囡拱了拱手,“托你吉言。”
吾家阿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