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荣能用内力燃烧剑谱,被欧阳锋、黄药师和周伯通当成蓝球一样抓起来扔来扔去的灵智上人都能用内力使一盆水沸腾,以沈飞现在的功力这是随手就能办到的事情,却把在旁边有武功常识的安剑清看得目瞪口呆,震惊于沈飞的功力之深。沈飞注意到了安剑清的表情,心想以后也可以培养一下安剑清,这版电视剧里的安剑清忠诚没问题,兵器也从单刀变成了剑,和小说里不一样。
两天之后在北京最大的松风茶楼,聚着一大群喝茶闲聊听书看戏的人,沈飞和完颜萍也上去看热闹,看到四个书生正在大骂崇祯想聚敛民财,吹捧钱士升,一个五十多岁的微胖老者过去问他们崇祯聚敛钱财什么用途,是不是建造宫室搜罗奇珍享乐?书生说那倒不是,老者追问用途,书生说大概是为了发军饷。当时还没有什么内地民变,老者说发军饷就是为了抵御关外鞑子,军饷发不出莫非就任由鞑子打进来。书生说可以发内帑,崇祯的钱从天下取也应该用于天下,老者说内帑不可能取之不尽,万万时内帑进帐也就千万,泰昌天启年间内帑用于军饷早就超过千万两,剩不下多少了。而且收税对象是一些富商,他们平时生活豪奢,在国难时出点钱也没有不妥。
听到了这里,沈飞已经基本确定老者就是临时代理宣传部长汪汝淳了,内帑算帐已经几乎用光是现代网络才有的结论,在明代除了极个别知道宫中内情的人,大部分书生的想象里就是无穷无尽的。另一个书生说富民财产都要被朝廷劫夺,贫民更保证不了安全。养兵就是为了护民,如果劫夺百姓财产养兵,和养千万盗贼一样。聚敛盘剥逼百姓作乱是抱薪救火,没有未外患先起了内乱就完了。
老者指他们四个人没有当过兵,不知道军中连日露宿野外饥寒交迫,饿得头昏眼花上阵拼杀的情形。旁边一个参加过浑河之战,后来在广宁失陷之战时断了一臂,成为残疾人退伍流落到京城的老兵出来证明老者的话。老者说刚才那个书生说如果朝廷收些钱财民间就要作乱造反,那九边各镇二十多万边军早就全部造反多次了。反问如果多收些税百姓就要反,天下会完,后金建虏占领辽东敲骨吸髓,把民间财产收刮干净,辽民生不如死,建虏怎么没亡?
对方说大概是辽民反抗也打不过建虏。老者同意,说如今可怕的不是民变民乱,是兵变兵乱,如果担心民乱任凭士兵缺饷发生兵变才是抱薪救火。对方质疑是否只要供养军队就可以不管百姓的命了?老者说建虏虎视在侧,先保证军队供应正是重视百姓性命。只要朝廷不乱,在朝廷主持下收税还有规章制度约束,有各级监察机构和民间生员监督。如果军队变乱,朝廷危亡,建虏杀进内地不可能和建虏讲道理。在建虏大屠杀之下,才是百万性命顷刻就没了,那才会命如草芥。辽东沦陷,被屠杀的辽民何止百万。
对方又说如果收税太多,百姓造反,天下变乱,外虏也会趁乱杀入内地。老者说如果收税太少,朝廷没钱发不出饥兵的军饷,发不出饥民的救济,饥兵饥民没有了活路才会造反引起大乱。造反不是加税逼出来的,历代都没有明朝那样商税轻的,即便农业税也还是太轻,南方不过十分之一,北方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元末张士诚占据江南一地,养战兵三十万,还有开河修城无数耗费。还养大量贵人,土地被张士诚亲信大量兼并,这样征税治下农民都没有反。陈友谅占据湖广江西,养兵超过六十万,这样收税农民都没有反。元末残破环境下,一方割据者都能维持那样的兵力,不可能现在明朝的人口土地维持的兵力还不如元末。
明朝现在这样的税负,都是经常拖欠,拖得久了官府往往一笔勾销,官场风气,严格征税,酷刑逼勒税收的会被舆论攻击成酷吏,名声扫地,以后被排挤弹劾,丧失政治前途。纵容百姓逃税的会有宽大仁爱美名,被舆论称赞推荐。有地方出现灾害就会减免税收,如果在灾区大量收税肯定会被弹劾成为众矢之的。
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