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分校,人们就可以就近去上学,现阶段的学习,多半是全职学习,但是范晶晶准备招收很多工读生,在工作和学业,取得一定协调性。
然而,学校如果集中在一起,这些学生的人力就会被浪费,分散开来,能利用到学生的地方,也会比较多。
或许,可以把范家庄园的新开发区,让这些学生试点,经营起来。
等成熟的产业出现以后,正好能让学生们就业。
当然,这种办法,有侷限性,不能永久的推广下去。
这些事情原本应该是朝廷来做,而朝廷也在地方有设立一些学校,但是密度非常的低,因为在这个时代也没有人那么多时间在学校里学习,因为他们大部分的人都必须捧着书本在田里面工作,所以范晶晶更提倡短时间让他们识字,有便宜的课本,让他们可以在田间地头学习。
现在能在田间地头捧着书本的人也不多,还会被人家说,你再这样读书也没有办法当官,因为对他们来讲,读书人的出路就是当官。
范晶晶却知道,很多地方需要识字的人,或者读很多文字的人。
在这个大唐,范晶晶时间有限,不能够做很多事情,但是她把自己的很多的概念跟身边的人说,甚至跟陌生的人说,尽量可能多的人说。
有些人就会范晶晶的话,记在心里,如果能够做,就会想办法试着去做。
范晶晶在大唐,已经打出智者的名声,要不然,她这样的做法,其实也是非常的没效率,而且很可能被当成神经病。
要不是范家庄园,已经有非常多典型的例子,估计不会有人重视她的说法。
一个人的过往,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永久的。
幸好范家庄园已经成为成功的实证,现在她说的话,即使是空口说白话也会受到重视。
甚至皇帝李世民每次听她说话的时候,都非常的认真,但是皇帝李世民却不会愿意常常听范晶晶说话,他觉得会被范晶晶蛊惑。
李世民所熟悉的大唐,跟范晶晶眼中的大唐是不同的,如果加上范晶晶所说的理论,似乎会出现很多的乱象,身为一个朝廷的掌控者。
本能的,就会避免乱象的发生。
皇帝李世民,有时候很不明白,范晶晶所说的话,究竟是她的小意见,还是来自于水云宫的大道理。
很理所当然的,会避免一个事物在新形成,跟一个事物在持续的时候,需要的完全是不同的着重点。
很多在持续的人,没有办法做出大的变化,而一个开创者,什么东西都可以尝试一下,失败了想要改变还非常的简单,但是一个程序者如果发现一个事物已经不适合了,想要把他们结束就有非常多的困难。
范晶晶的范家庄园的模式,非常的好,但是皇帝李世民也可以注意到范晶晶想要维持范家庄园的发展,不是只有范家庄园或范家镇的发展就可以,范家镇也必须吸收四周非常多的养份。
只不过长安城伫立关中,本身就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无法超过。
政治机能充足,消费机能就不够充实,本就有些消费不满足的情况,而范晶晶制造出非常多的奢侈品或者是生活用品,刚好补足范长安城的需求。
因为这些东西,没有像来自西域的物品那么高价,但是又很实用。
甚至范家庄园开始有些果子提供,都是最为新鲜的。
人们最喜欢的,就是葡萄了。
当然长安城以外的人有没有需求,暂时皇帝还管不到,在皇帝李世民平常的时候,心里够呛有这些外人存在。
毕竟长安城内的人都可以算是皇帝的邻居,人们常常说远亲不如近邻,皇帝总是会特别照顾他们的邻居。
灿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