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达民是个重承诺守信用的人,说到就会做到。
当晚吃完饭,陶达民和形影不离的好兄弟刘学武一人拿着一本书就去找小妹了……
好到能同穿一条裤子的陶达民和刘学武,可谓不是双胞胎却胜似双胞胎。两人虽不是同一天出生,却只差天数,陶达民早刘学武十天出生。陶达民一个多月时就被刘一刀抱到了刘家,从此后,两个嗷嗷待哺的稚嫩儿就一个锅里刨食吃。
两人不光同吃同睡,同穿同耍,就连兴趣爱好都差不离。兄弟俩都痴迷各种武学,更是沉溺于国防军事,天生就对战场厮杀指挥作战的战事感兴趣。
老爷子曾感叹过,几个孙子要是早出生于战争初年,那个个都是能打能战的悍将。
其实这也不怪这帮孩子们对军事感兴趣,在六、七十年代,在那个非常崇拜军人的环境里,就连普通老百姓的子女都拼命想进部队,就更别说小子们的先辈本就是打打杀杀这么过来的,子承父业、听多识广的皮小子们自然对保家卫国更感兴趣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要说两兄弟有什么差异之处,最明显的就是长相和性格方面。陶达民如果说是沉稳儒雅的美少年,刘学武就是耿直英挺的棒小伙;陶达民聪明绝顶,刘学武大智若愚;陶达民腹黑稳重,刘学武开朗率直。
两兄弟单从外表上初看,可以说是一文一武,一静一动,一大气,一霸气。双方心意相通,一个眼神就能互知其意,行为做事更是相得益彰。
两兄弟经常形影不离,这找小妹嘛明是学习暗为逗趣的事当然更是一起咯……
而刘笑媚在有意识指点哥哥们给她读历史书籍的过程中也就渐渐明了了阳世历史与阴世历史上的差异……
在刘笑媚的阴世,虽说传承下来许许多多光芒璀璨的历史文化,但在有迹可查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其实还是有几个大的断层面的,许多能流传千古的人物和诗词文章以及轰轰烈烈的大事要事都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不被人所知。
只有得诺亚传承的刘笑媚明白,在上古文明中,比尧舜禹还德才兼备的杰出部落首领大为有之;夏朝并不是汉国第一朝代,只不过在它之前统治东大陆的几个古老朝代并没留有一丝半爪的文字记载,不被人知而已,而夏朝也不是被商朝所灭;在五胡乱华时期,有数之不尽的璀璨文明和有识之士惨遭摧毁杀害;蒙古的铁蹄呼啸而来,建元灭宋更是烧杀抢夺、焚书坑儒;明亡清兴又是一个异族统治时期,焚书坑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识字有大学问的文化人在骨子里气节更甚就更易被摧毁,这对汉人文化的传承自然就大有影响……
虽说历史上有这些大断层面,但阴世历史中所保存和流传下来的璀璨人文文化相比阳世来说却较为系统、较为完善,特别是在诗词和古书籍方面,阳世的传承就要逊色的多。
刘笑媚的重生改变了阳世历史在传承上更加衰败,历史上不光在几大断层面损失了更多更多的人文和孤本书籍,还在历朝历代中本该有些名气的人物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意外和小误差,这也就导致了好多该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在阳世这个位面中或失传或残破或隐而不发或只留个盛名却不见文采的结局。
刘笑媚侧耳听书时也听哥哥说起过,诗词中有一部分词句是修补完善而来的,有的诗词修补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有的却也有异议有争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诗词是因为出土的书籍而得以现世的。好多出土的书籍因破损的缘故,记载的诗词大多都不完整,是残诗、残文,国家就安排专家和大拿修补其文,修补的文章一但被大部分人所认同,修补人的名字就可以挂在原作者名后面,推广下去其修补之人也跟着可得名得利。
刘笑媚这才恍然大悟,搞了半天,原来《春晓》也是残诗呀。悟了的刘笑媚哭笑不得,就连极易流传可以当启蒙诗的《春晓》都没口口相传的传承下来,哎!可见自己这个小翅膀还是很厉害的……
刘笑媚扶额后也默默做了决定,打算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里,找机会把那些修补错误的诗词文章看能不能给改回来,让它们绽放出应有的光芒,尽量弥补因自己而来所消败的璀璨文化……
倒拐的人生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