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截至难民危机到来前,欧共体各国因帝国的产业转移正走向复苏,事实上帝国的资本外流并非是普拉尔确定下计划后才开始的,普拉尔确定下计划的这个节点只不过是全面加快低附加值产业的外流罢了,早在那之前,就有大资本将投资投向了欧洲。
结合当时的情况看,随着这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流入,势必出现大量的工作岗位;而这些难民的到来,无异于缓解了用工荒,这结果一串联起来,似乎对国家、对社会、对资本家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
实际上在投资进入,难民也进入工厂进行生产的初期,各国的经济的确是一切向好,但是这种好景不长,很快这轮过热的投资就给欧共体的各国制造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众所周知,曾在这欧洲大陆上发生的那场世界性的大战,根源正是因为当时那场波及多国的经济危机,当时的危机是因为生产力过剩带来了,而现在欧共体各国遭遇的这一轮危机比当时还要严重。
随着大量热钱的涌入,在人们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之前,突然间各国开始了大生产,与当年那场危机相似的,大资本在各个国家投资建成的工厂,这些工厂所生产的商品范围大量重叠。
经济就是这样,它固有着自己的运转规律,并非资金不断投入,生产不断运转就能让经济发展得更好,过剩的投入必然会带来过剩的产出,而过剩的产出若是市场无法消化,则会出现资本主义一般内生性矛盾,通俗而言就是生产过剩了。
此时的欧共体各国正处于这样的生产过剩大危机当中,大量功能类型重复的商品被制造出来,其数量不仅各国自己无力消化,放眼整个欧洲也难以消化;这其实也是必然的结果,毕竟每个国家都遭遇到了生产过剩,自己生产的东西都无法消化,又如何能买别人生产的东西呢?
最后是阿瑞肯尼亚帝国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法,而欧共体联盟的各国为了缓解这场危机,度过当前的局面,他们不得不接受帝国给出的合同。
这合同从常理来看是有些不合理的,然而即便是最后看起来非常不合理的合同,也已经经过了多伦讨价还价,进行过艰苦的斗争了。
人们不知道,最开始的时候帝国政府给出的合同有多无礼,在初版当中他们只愿意以产品的成本价来进行交易,并且运输的费用还要由欧共体联盟来承担。
帝国提出这样的条件,当时的轮值主席怎么可能答应,这相当于贴钱白送,而且还是亲自白送到人家的家门口,这哪是在谈生意,简直就是在欺负人,在看完合同的第一时间,欧共体一方的首席谈判员,当即就硬气的拒绝了这个方案。
那名首席谈判员表示,他们哪怕是让那些商品烂在仓库里,哪怕将那些商品无偿分发,也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说白了,要接受这种条件,那还不如以政府补贴的方式降价贱卖给自己的国民。
可能在有些人看来,“生产过剩”的含义是一个简单供需的问题,也就是人们都有了的东西,因产出过多无人需求;但是实际上生产过剩的真正含义是消费力的不足。
不是因为人们都有了某件物品所以不需要买了,而是因为人们手里没有购买这个物品的金钱,所以才用不上生产出来的商品;这样看的话,逻辑关系就清晰了。
若是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将物品价格降低下来,那么部分国民或许就能买得起了,而补贴的这部分钱也能包括此前条件中的运输费用,因此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只是会对自己造成内伤罢了。
见欧洲人竟然硬气的不答应,甚至有些急红眼了,这也让帝国的谈判员有点错愕,竟然还有人敢与我蓝星第一的强大帝国讨价还价,真是岂有此理!既然这样,那……就退让一点,给他们点脸吧!
其实在这个时候,帝国这边的经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新问题的显现,源于那不断变得紧缺的日用品。
在此之前这些日用品都是由本国生产的,由于使用了魔力转化为电能,这一块的成本也是相当低,因此过去日用品的价格也是极低的,也是这样人们在这一块制造出的浪费也是相当的触目惊人。
壁垒与秩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