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口口声声为国家计,内阁谆谆教诲相忍为国。我作为南直隶人,乡人故里吃了亏,总是忍不住想,陛下跟内阁的大局,有几分真几分假。”
“是故,我便将楚藩玷染天家血脉之事,私下告诉了张楚城。”
“想看看是跟胡涍一样,为国家计,非杀不可。”
“还是跟当初宪宗皇帝处置一样,宗室犯法,罚酒三杯。”
面对冯时雨一番状若情真意挚的陈情,栗在庭的神情,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保持着温和的平静。
这与当初在京城,乃至初来湖广时的怒形于色,大为不同。
这一趟湖广之行,他最大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任何同僚,无论什么同科也好,座师也罢,都要有所保留。
以往那般轻易表露喜恶情感的疏漏,他是不可能再犯了。
事情最是锻炼心思,反过来看事情也更为通透。
冯化之这番话,比起还在京城的时候,老道太多了。
其中的未竟之意与自我开脱,也全然在不言中。
冯化之没有直接奏,反而引诱钦差去暗中查探。
这必然是因为,前者走的是布政司公文,是公开的奏疏,皇帝想捂着被子处置都做不到。
而张楚城作为皇帝亲信下来的钦差,必然会单独奏与皇帝知道。
只要皇帝愿意,且别说宪宗皇帝处置岷藩的故事,楚藩这次甚至连反省都可以省了。
可以说,这是故意在引诱皇帝息事宁人。
冯时雨嘴说着想看看皇帝的大局,是国家,还是朱家,实际,恐怕巴不得看到皇帝的私心。
这也意味着,一旦皇帝真的偏心宗室,冯时雨必然还有后话等着。
揣摩圣心,算计皇帝,不忠不孝啊!
偏偏冯时雨又是在拿小放大。
冯时雨看似在和盘托出,其实暗中又有为自己开脱的意思。
毕竟,要试探皇帝的前提,就是张楚城要把事情捅到御前,他冯时雨才能看到皇帝的反应。
按这个道理,他应该巴不得张楚城全须全尾回到京城。
是故,张楚城被害之事,与他没有半点干系。
姿态放得极低,但要命的事却摘了个干净。
“所以你之后又暗中提醒东安王,说张楚城正在调查此事,促使他痛下杀手?”
栗在庭仿佛没听出来冯时雨的意思一样,还是顺着其人的话,不无恶意地揣测。
冯时雨眼皮一跳。
他露出苦笑:“应凤,陛下既然视我为乡党,那我这种结党营私之辈,又岂会陷害同科党朋?”
“再者说,我既然希冀陛下知晓此事,又何必替东安王掩盖?”
“多半是张楚城行事不经遮掩,露了痕迹,也没料到东安王如此丧心病狂罢了。”
栗在庭不置可否。
下放地方之后,冯时雨无论是治政一方的能耐,还是这份官场老练的伪饰,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如果冯化之真能摘得这般干净,那当初钦差来湖广的时候,此事就应该作为线索告诉他,而不是还惺惺作态在江边与自己对饮,试探自己。
所以,当真是给了机会,冯时雨自己不好好把握啊无论是当初陛下给的,还是如今他栗在庭给的。
栗在庭想到这里,心里叹了口气。
他终于不再追问,反而自顾自说道:“彼时化之想借此试探陛下,几乎笃定了陛下的私心,认为陛下会包庇宗室,对此事秘而不宣。”
“所以,化之事先就做好了准备,用此事给陛下一个难堪。”
“又不肯自己出面,受陛下敌视,于是化之就串通了武冈王,让他借着与东安王争夺楚藩掌府事作为借口,准备好捅破此事,顺便将陛下掩盖此事的私心,昭示于众。”
“孰料,武冈王有自己的算盘,暗中将张楚城的事,透露给了东安王。”
“这才让事态超出了你的掌控。”
万历明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