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中有着原始的力量,古华夏人慷慨多力,尚武好战,礼制典正尚未成型,程朱理学远在天涯时,没有约束,没有偶像,一切都来得真实自然,歌哭狂笑,性情蛮霸。
“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击鼓进击,奋进士气,连震三千八百里的大鼓是何等气势,想都不能想。
黄帝伐蚩尤用大鼓,秦军奋击百万,灭韩亡魏用的同样是大鼓。唐太宗灭突厥,君臣做长夜饮,起胡旋舞的时候,伴奏的乐器,也须是铜琵羯鼓,而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记载则更为有趣:玄宗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正弄,未及毕,叱琴者曰:“待诏出去。”谓内官曰:“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激昂,质直,悲喜,壮烈。一切让人血脉贲张的词去形容鼓,去形容华夏先民的热情多力都不为过。
陈铠歌理解并掌握其中精髓。
刺秦中,黄土质的历史剧情紧张的踏着鼓声前进:秦军灭赵军,铜戟玄甲,鼓声沉重有力秦人灭韩,縞赏三军,急促的细鼓声夹杂着千军的呐喊,嬴政紧握象征意义的叉戟,发出了燕鼓的喟叹。
一切都来得如此自然,如此有力,直让懦夫奋起,国士挺身。
那时的人,不尚掩饰,发自真性情。
燕土的幕布缓缓展开,秋风劲草,太子丹回到了故国,荆轲在黄土飞扬中编着草鞋,表情呆滞。
霎时间,燕人苏醒,千百面大鼓,腰鼓,拨浪鼓齐声迸发,山呼海啸,驷马并进穿越威扬的士卒。
燕市上,狗屠高渐离也许正击筑,祭祀的巫人跳着舞蹈,跃动的衰草映着夕阳的金红。
这是“秦王攻燕”的战争画面,由于故事是荆轲刺秦,那么自然要把另一个人物所在的燕国背景托出。
燕土秋风劲草,千百面大鼓,腰鼓,拨浪鼓齐声迸发,山呼海啸,驷马并进穿越威扬的士卒,沉重有力的鼓声,奋进血性的呐喊,铁马铮铮,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迎面而来。
这些是刺秦中为数不多的战争场面,作为一部史诗大片,全片战争场面只有十几分钟,这对于一部大片来说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这样的战争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是有力度的。
用一种乐器,一种声音,去临摹前人的呐喊,来表现民风的健犷,色彩同样如此。
刺秦中的服饰,一玄一素,泾渭分明,尚质朴不尚华丽,平民多是粗布麻衣。
这固然与其生产力有关,但由此也可见导演是个内行,秦人尚黑,黑色有着杀戮的威严和决绝。
这种决绝应是常年征战而成,与楚人浪漫的华丽成鲜明对照。有酒即饮,饮完上阵,毫无留恋和顾虑。政治上严刑峻法,也不太为长久打算,治大国若烹小鲜,秦人是没有这等耐心的。
说实话,刺秦是一部非常有追求的影片。
陈铠歌在执导荆轲刺秦王时说过一句话:“我希望在中国电影很困难的时候,真正出台一部用心去拍的,产生一些效应的佳作,我们这么大的国家,难道拍不出一部让世界感到震动的电影吗?这不是狂妄,我已经竭尽全力了。”
后世的国产古装片已经接近于看无可看的境地,粗制滥造骗钱的东西就算不是不道德,至少可以说是没追求。
若干年后再回过头来观看刺秦,也许你就会发现原来中国电影跟很多电影人很像,从前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然后都堕落了。
。。。。。。
在刺秦片场,苏浩只要有闲暇时间都会看演员演戏或是导演拍戏。
苏浩观看陈铠歌导戏,心中叹服,大导不愧是大导,刺秦剧组工作人员上有上千人,再加上各位演员以及主创,但陈导在片场神情自若,指挥得当,整个剧组调理有序,而且电影拍摄也是教科书级的,绝对不是苏浩以前接触得两菜鸟可比。
陈铠歌的导演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驾驭大场面的能力也是不凡,开场通过镜头运用所表现出来的战争场面的逼人张力,气势恢弘的云梯攻城,城楼上的一些近景镜头里,上千的群众演员挥舞兵器的场面。
我的华娱时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