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超小超大

第64章 耿直的医者 (2-1)

易承是从甘罗那里得知淳于意被抓的消息。

从和淳于意短暂的接触来看,这家伙的医术虽然高明,可情商却着实不咋样。

不媚权贵,不喜社交,说话耿直,尤其得罪人。

这种人作为医者,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件好事,可对于权贵来说,这种人则是他们最讨厌的人。

又不是能活死人,肉白骨的神仙医者,仅仅仗着懂些医理之术,就不把皇亲贵胄看在眼里,三番五次请上门当贵族的私人医生,都直接拒绝,那么就要受到惩戒。

其实任何时代,医者都是更容易得罪人的职业。

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有许多病症不是医者能够治好的。

但患者并不知道,他们往往会把治病不利的所有罪责归咎于医者身上。

如此医好了自然是千恩万谢,感恩戴德;但若是医不好,那便是庸医误人,罪该万死。

淳于意的医术确实很高,毕竟深得公乘阳庆的真传,能预决病人生死,一经投药,无不立愈,因此远近闻名,易承跟淳于缇萦聊天时,淳于缇萦还跟易承提起过他父亲在齐地时的诊脉功夫。

齐地有一侍御史自述头痛,淳于意为他诊脉,诊断为疽症,其病因内发于肠胃之间,因贪酒所致,无法可治,五日当肿胀,八日时便呕脓而死。

那侍御史不信,果然,于第八天因呕脓而死。

淳于缇萦举的那些例子有很多,可易承却越听越心惊。

就淳于意这种情商,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病人要死了,他又没办法医治,非但不去安慰,反倒是明明白白地告知病人的死期和死法,多少有些不太近人情。

他们一家人是四年前从齐地来的长安,当时吴王刘濞钟爱的小妾邓氏得了急病,长安城中的名医看过,都说是沾染了急性痨病,命不久矣。

刘濞心有不甘,在长安遍寻名医,恰逢淳于意刚到长安,见到有吴王府上求医的帖子,便揭帖上门查看。

诊脉后,淳于意确定邓氏得的并非是急性痨病,而是急性风寒,命人熬制麻黄、桂枝、生姜、细辛等,仅仅三服药之后,邓氏便有所好转,七日之后便已痊愈。

吴王刘濞顿时拜淳于意为名医,家中大小急病,都找他来看,淳于意医术高超,吴王家中妻女大病小病,他都是药到病除,因此吴王刘濞对其越发看中,经常挽留淳于意在府上过夜,同时给与他很高的报酬。

如果是普通人,能搭上吴王这种皇亲国戚,还被奉为上宾,那一定都会对吴王客客气气,老老实实给吴王做专职私家医生,钱多、事少、离家近,简直就是完美工作。

可淳于意偏不,他很讨厌只给一户人看病,他认为,医者,就应该给天下人看病,把自己懂得医理知识教给更多的病人,从而帮人缓解他们的病痛。

因此淳于意在悦来楼旁边弄了一个小医馆,亲自坐诊给长安的病人看病。

有此名医坐诊,长安城中自然是一传十,十传百,来上门问诊的人络绎不绝。

一开始吴王刘濞虽然对淳于意开医馆这事不大乐意,但也没多说什么,毕竟他以为淳于意只是为了多诊断些病人,锻炼锻炼自己的医术。

可后来他就发现越来越不对劲,这淳于意开始渐渐不在医馆里看病了,而是跑出去到那些穷苦百姓家里看病。

这下就很不好了,有次吴王刘濞头疼脑热,身体发热,十分难受,派人去淳于意的医馆请他上门问诊,可到了医馆发现人不见了,在门口等着整整一天都没见淳于意回来。

这让吴王刘濞大怒,在他心里,虽然淳于意从来没有跟签署过什么合约,但他之前一直在吴王府邸瞧病,现在任命人失踪一天没找到,就属于本职工作没搞好,天天搞副业的典型。

两天之后,淳于意才回到家里,吴王派人问他,他就说自己去了城外五十里的一户农家救治一名大腿被割烂生脓疮的少年,因为路途遥远,夜间赶不回来,就在村子里住了一夜,因此没有赶回长安城。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大唐之少年锦衣侯 连载中
大唐之少年锦衣侯
木十二
[[【A级签约作品:大唐之少年锦衣侯】穿越大唐,成为少年,手掌乾坤,脚踩日月!他建立神机营,他灭了突厥,他创立锦衣卫,他创立了六扇门!他,乃是皇帝都不敢触其锋芒的并肩王!大臣?皇帝?蛮夷?在我眼中不过是过往云烟,天子呼来不上朝,成就大唐第一锦衣神侯!程知节:“俺老程这辈子唯一不敢惹的人只有他。”长孙无忌:“此子心机之深沉,行事之狠辣,比我更甚!”李渊:“这是朕无法奈何的人,朕的性命甚至都被他握在
8.7万字5个月前
三国:我有技能熟练度 连载中
三国:我有技能熟练度
古风乐
[[【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三国:我有技能熟练度】东汉末年,乱世将临;国家动荡,社稷崩塌。乱世生存,人命如*介;英雄豪杰,搅动风云起。张飞:“痛快!哈哈哈......”关羽:“快意恩仇,快哉!”典韦:“战!战!战!”赵云:“胡*死来!杀......”黄忠:“看箭!”重生汉末,*根崛起,叱咤风云,再造乾坤!(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与现实挂钩;本书慢热,请大家多多支持!)飞卢小说网提醒您:本小说及人
11.5万字5个月前
战国大夫 连载中
战国大夫
东院的枣树
智朗意外穿越到春秋末期的晋国智氏,成为了一个有数千户封邑的大夫。 正值晋国四卿鼎力之际,两年后,智氏将被赵魏韩覆灭,成就三家分晋格局,战国开启。 不过,历史却因智良的到来起了改变。 掌控智氏,推动军政改革,推广新学,发展生产。智朗以智氏为根基,成就智氏代晋,开启了新的战国。
30.9万字4个月前
大明好伴读 连载中
大明好伴读
张六阳
谢至穿越了,成了内阁大学士谢迁之子。 什么?要让我进宫做朱厚照那厮的伴读? 没问题,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 什么,还是太子主动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让我背锅? 对不起,我可不是背锅侠,我真是来学习的。 这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从太子伴读成长为大明优秀青年的故事。
97.4万字4个月前
三国之大汉飞将军 连载中
三国之大汉飞将军
庐州十三少
建安三年,曹军数万大军攻伐徐州,吕布困守下邳! 一日喝的大醉,梦到自己兵败下邳城,醒来后,急招高顺、张辽道:“城内有反贼,欲献城池与曹贼,随我速速平叛!” 书友群【127197647】!
60.7万字4个月前
南唐节度使 连载中
南唐节度使
清九玄
节度使——手握一州之军政大权,手下士兵“唯知其将之威,而不知天子”,是古代第一热门造反职位,唯一能约束他们的是对君主的忠诚,作为一位灵魂来自后世的南唐进士,陆原对皇帝毫无忠诚可言,当官至节度使时,他也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走上了举兵造反之路。
56.4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