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教化四方百姓,农业发展的势头强劲有力,黄帝任命桑阴怀为大农司的大司长,又任命杜康为大农司的“大农令”杜康被桑阴怀调去负责镇守粮仓,这些粮仓可是近几年华夏国产出来的优质粮食。
黄帝常常囤积各种物资,包括粮食在内,这就是如同一家人总要存一点钱,这叫做“有时储蓄,谨防无时之需。”
黄帝在各地大建仓库,鼓励百姓把多余的粮食拿来储蓄起来,以防灾患之年的供给。
天空之中乌云密布,忽然下起大雨来了,杜康一个人在宿舍里坐着,听到外面下雨,他站了起来,来到了窗前探望,雨好大啊!如同瓢泼一样呢,真是太奇怪了,四月间的天,怎么会下这么大的雨。
此时几个差人跑着来了,来到了杜康跟前跪拜道:“属下参拜上官。”杜康问道:“又有什么事了?”
来人神色慌张,其中有一个人说道:“大事不好了,山上的枯木之中储蓄的粮食全部都进水了,这下怎么回去交差呢。”杜康听后心里也紧张起来了。
杜康为了方便竟然把粮食放在山洞里,和空心树木之中,天干地晴还好说,可是一但下起雨来就麻烦了。
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消息,此事竟然上报到了黄帝那里去了。黄帝听到后十分震怒,一道圣旨传那杜康回京城复命。
杜康和他的属下差官来到了那“金銮殿”里跪拜道:“微臣杜康参见陛下。”
黄帝看着杜康欲问道:“朕听闻您管辖的粮食全部都腐烂了。”杜康跪着说道:“回禀陛下,是因为这些天,都是降那连天雨。”
黄帝道:“那些饥饿的人,怪什么呢?怪没有吃饱饭吗?”杜康昂头看了一眼黄帝,见黄帝板着脸,他即刻又低下头,沉默不语了。
黄帝又说道:“你如此不负责任,看来还是回去仓库里记账去吧。”黄帝说罢就离开了。
杜康唉声叹气的就往“康山”去了。桑阴怀此时也来到了康山了。这康山就是杜康储蓄粮食的地方,桑阴怀坐在杜康的宿舍里,杜康开门见到了桑阴怀,拜敬道:“不知道大司长前来,下官有失远迎。”
桑阴怀板着脸说道:“这大雨下的时候,你去了什么地方?”杜康心里也是窝着火,但是考虑这桑阴怀是皇亲国戚,然道:“下官在忙着开沟引水啊。”
桑阴怀忽然哈哈笑道:“本司察看过了,那沟渠是以前开挖呢,我是晓得呢。”杜康看了一眼屋里的人,却见那些人低着头,都是沉默无语。
杜康复道:“那些沟渠是以前开挖呢,只是后来我又派人加固,请大司长明鉴。”
桑阴怀没有说什么了,他来到了窗前,昂头看了一眼天空,却见乌云散去,红日又高照了。
刚下过雨的山谷里,树木是如同从新换了一件新衣服,空气清新脱俗,种子也是得到了充足的滋润,这是大自然的规则。那么粮食是什么呢?它也是种子,人们留下来,需要播种的就是“种子”如果要吃的,就是粮食。所以粮食即是种子,种子即是粮食,莫说是怕淋雨了,就算是回潮它也会发霉呢。
桑阴怀出了房间,就往山谷里去了,诸监督官陪同视察,当然那罢了官权的杜康也跟着后面行走。
桑阴怀回过头欲问道:“前面的那个山洞叫什么名字?”此刻有一个差官名叫“米高”米高回敬道:“回禀上官,那山洞名叫‘野人洞’听老一辈人说以前住过野人在里面。”
桑阴怀又问道:“那野人洞里面储蓄了多少粮食呢?”米高上前拜着回敬道:“有三万担粮食。”桑阴怀听后然道:“有这么多,要有多少良田才能产出来这么多的粮食啊。”
米高笑着说道:“下官也不知道啊,只是听说是五个县产出来的粮食,由于仓库放不下,才将那三万担粮食运进山洞里面呀。”桑阴怀听后然道:“噢……原来如此啊。”
杜康回敬道:“这几年一直都是风调雨顺,华夏国的粮食一直都是丰产,所以库存粮食才会越积越多呀。”桑阴怀忽然哈哈笑起来了,然后说道:“只怕是没有时间拿出来晒晒晒太阳啊!不然差官也不会说是发霉了。”
古汉演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