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征: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四礼。亦称“纳成”。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晋书·志十一》:“太康八年,有司奏:婚礼纳征,大婚用玄纁束帛,加珪,马二驷。王侯玄纁束帛,加璧,乘马。大夫用玄纁束帛,加羊。”宋代所用礼物不再遵循周志,金银绫绢,各依等级而定。明代聘礼提倡节俭。《明史·志三十一》品官婚礼:“纳征如吉仪,加玄纁,束帛,函书,不用雁。”仪式因袭宋制:“宾致词曰:某官以伉俪之重,加惠某官,率循典礼。有不腆之币,敢请纳征。”主婚者曰:“某官贶kuàng某以重礼,某敢不拜受。”宾以函书授主婚者,主婚者亦答以函书。”至近代,无“纳征”之名,而有送礼之实,或并之于纳采,或更称纳币。1920年《英山县志》:“婚礼古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今止用纳采,纳币。”
单纯的往法律意义上讲,纳征重在形在形式,而不在于数量,纳征的完成标志着订婚阶段的结束,是婚姻成立的主要标志之一。
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就说“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到的一部分文书,包括在要结婚过程的时候,要用的聘书、礼书和迎书。
然而“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时候,整个结婚过程中的一些环节。“六礼”就是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等。
上官环上前拜敬道:“微臣参见蜀山大帝与西陵国君。”太苍端坐在西陵大殿上,然道:“公往华夏国来,路途遥远,一定很累了吧。”
上官环拜敬道:“是啊!跋山涉水来一定会很累,可是我们是乘坐翼马拉着的车儿来呢,不然可能会误了时辰。”诸人一听说是翼马,心里都觉得好奇。
太苍听说是翼马,然后哈哈笑道:“天下哪里来的翼马,寡人也只是在书上见过。”
上官环拜敬道:“陛下如果不信我说的话,可以出门去看一看吧。”
太苍听到以后,便和诸人出了门去看了一眼了。眼见三十六匹马儿腰背上的确长着一对翅膀。
太苍欲问道:“华夏国果然是地大物博,竟然还有如此宝贝儿呀。”
上官环拜敬道:“这是太乙真人往天机山上加回来呢,只能使用三年,超过就要被天庭收回。”
西陵炎拜敬问道:“闻都先生可有什么办法留住此马呢?”上官环听后回敬道:“翼马本来就不是人间的凡物,它是天族的产物,前几个月在天机山与魔界开战,元始天尊向天庭讨要三十六匹翼马来托运军事物资,这才有了此一幕呀。”诸人一听都议论纷纷“噢……原来如此啊!”
上官环又拜敬道:“这是我们华夏国出产的一些个特产,望川国的国君允许纳征彩礼,微臣回去也好复旨呀。”
西陵炎听后然道:“带我们看看华夏国出产一些什么物产呀。”上官环拜敬道:“那么陛下……请……?”
西陵炎与太苍等人来到了马车旁边站着,西陵炎看到了马车上装载着许多朱红色的柜子,诸人也想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宝物。
上官环打开了一辆马车上的柜子,里面装着的都是一些陶制品,但是做工相当精细。
一时诸人分分钟钟就打开了其他的柜子,太苍也是到处去看了一眼了,见到了华夏国的一些土特产,如什么大米、黍子、核桃、花生、板栗、酥饼、年糕等等。
太苍细细的看,忽然见到了一只柜子里放着一把剑,上面镶嵌着五色宝石,太苍一手拿起了听,一并拔出来了,他见到了此剑做工精细,莫非就是“五行剑”吗?太苍心里面有一些疑惑,他回过头欲问道:“不知道闻都先生可识得此剑呀?”
上官环拜敬道:“回禀陛下,这是五行宝剑,是用来驱邪呢?”太苍听后心里清楚婚俗之礼仪,可为什么不用一把普通的剑,却要用这天下最锋利之一的“五行剑”呢?西陵炎也是非常爱宝剑的人,他心里清楚这是少典的意思,看来这个东华大帝也是用心良苦啊。
古汉演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