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诗诺这才意识到她是在冲着一个男生说女孩服饰,就赶紧说:“噢,我不应该给你说这些,你是男生。”
“没事,你这么一讲,我真的知道了很多知识”。张琰脸上的红色这时已退却了。
“往期的希望杂志在哪儿?我看看。”党诗诺问。语调依然是不急也不慢。
“噢,在这儿……给!”他把它递给她。
中国的校园文学八十年代曾风靡一时,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不光在工科学校,就连许多文科院校里,这种奇观也渐渐退潮。
张琰入校那年,学校有位校园诗人胡杰,声名大噪,在社会上的校园诗坛也小有名气,他还出版过一本诗集放飞青春的梦。让张琰兴奋的是他在认识社长魏一涛后也有幸见到了这位诗人。
胡杰没有加入文学社,而是在校团委主办的洛明工业学校团员风采杂志当主编。洛明工业学校团队风采是一个综合类刊物,希望是纯文学校刊。学校在文化宣传方面共有三个组织,此外,就是由校党办主管的广播站,当时广播站站长由胡杰兼任。这样,胡杰和魏一涛就成了学校里齐名的两大才子。
他们都是张琰的偶像。
写稿子成了张琰在学校的一种生活方式,除了在希望上发表文章以外,他还经常到校阅览室,在这里,他他常常会遇到常诗诺,她看书很投入,从不和周围的人交流,特别喜欢看诗歌和言情类作品。无论是看书时秀丽端庄的坐姿,还是看到高兴时的抿嘴微笑,或是,动情时将纤细指尖伸进镜片下轻拭泪水时的动作,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温婉灵秀、白净可人的才女。
张琰去阅览室时会带上笔记本,见到好的句子就摘录下来。他来阅览室目的就两个,一是看看人家的文章怎么写,二是哪里可以投稿。
张琰的稿子都是手写的,每篇稿子得写厚厚一沓,修改就更麻烦了,巴掌大小的稿纸用不同颜色的笔改改涂涂,大大小小的字用各种划线引出来,又是标圈又是画“八”字,凌乱不堪,有多少次张琰都辨别不出自己改过的内容。完后,还得再用标准稿子誊一遍再寄出去。
张琰乐此不疲,他在学校的生活被凌乱不堪的稿纸和一遍遍誊写侵占着,而他对专业课却丝毫提不起兴趣。
20年归来仍少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