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秦国攻灭韩国,韩子心中耿耿于怀。入了学室,故意改变生活习惯,晚上活动,想要消耗秦国的灯油。只是,仅凭韩子一人,又能消耗多少,不过是秦宫中少点一盏铜灯罢了。”
韩非乃是法家集大成的人才,文笔一流,论证有力,著述颇多,非常高产。另一方面,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韩非的才气,主要在于著述,口头上的辩才和施政之才,就差得很远。
可以说几乎没有。
“韩子心怀故国,可又主张天下归一。韩子扪心自问,要想实现天下归一,韩国长存,那韩国可有变法图强,北攻燕赵,南伐楚国,东灭魏齐,西吞秦国的能力?”
“当今天下,七大战国,除了秦国,还有谁有能力兼并天下?”
韩非晚上正常活动,白天本来是补觉的时间。蒙恬前来,没有等他休息好再进来。这个时候,韩非睡眼惺忪,头脑昏昏沉沉。蒙恬的话,似乎带着某种异样的魔力,不住地向他脑海里钻去。
“你说的出错,韩国确实没有实现兼并天下的可能。”
韩非师从荀子,学成归国后,满腔雄心壮志,意气风发,一心实现李悝、吴起、商鞅的功业。
那时,韩王安听了韩非的变法主张,口里称好。韩非等来等去,韩王安却没有任何实质举动。
现在想来,年轻时候的主张,实在过于理想。
一国变法成功,谈何容易。不仅需要内部的变法意愿,老练的变法家,耐心的国君,更需要安定的外部环境。
韩国地处天下通衢之地,列国必争。秦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韩国强大起来,脱离掌控,只要一场战争,韩国不管怎么变法,成功终将付诸流水。
“六韬中有言,天下,非一国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天下七大战国,韩国为一,何其小也。韩子不心怀天下,而心心念念不忘存韩,格局不可谓不谓小。”
前世的时候,蒙恬最讨厌别人拿格局来说事。面对历史上的一代大家,说他格局太蒙恬似乎有些明白,口口声声说格局,可是成功者的专利。一个混得忒不如意的人,如果对着别人说他格局谁会听他的。
蒙恬身为秦国大将,领兵伐韩攻赵,攻灭楚国,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胸中怀有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说韩非格局一点也不为过。
中国大历史的趋向,自秦国扫灭六合后,乃是对统一的孜孜追求。
“如今天下归一,秦国国号未变,但秦国不会是以前的秦国,而是一个全新的家。新的国家,需要新的尊号,新的治理制度,韩子胸中自有沟壑,难道不想投身进来,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留下自己的印记?”
中国的说法,早在西周初年,便已产生。周武王率领百诸侯,趁着商军主力攻打淮夷,朝歌空虚,攻灭商朝。胜利过后,周人庆功,冶炼大批的青铜器,上刻铭文,记载此事。
铭文写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尚书中,同样记载周成王追述往事的话:“皇天既会中国民越厥疆于先王”。
先秦时期的古人,脑海里已经深深的刻上中国的观念。蒙恬的内心,“中国”二字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从他口里说出来,铿锵有力,带着强烈的感染力。
“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韩非的目光中,闪动着异样的神采,口里不住的呢喃。
是啊,战国以来,法家之士,奔波于天下,游说国君,变法图强,不就是为了彻底结束中国战乱的局面吗?
李悝身为魏人,赶上一代明君魏文侯,得到重用,成功变法。
吴起出自卫国商贾之家,存着“不为卿相,誓不还家”的心志。晚年远走楚国,主持变法,何其壮哉悲哉。
商鞅乃是卫国庶公子余脉,早年投身魏国相府。不忠于魏,只为实现心中变法之志。
上天对韩非,有些不公,让他出生于韩国王室之家,给了他爱国情怀的羁绊,不能如先辈法家之士,轻装上路,投奔他国。
大秦将魂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