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制,应该是两年半。怎么才学了一年就招过来?
不过,张庸也没有细问。
处座这样做,自然有处座的道理。或许是先下手为强呢?
事实上,抗战前的几期黄埔生,都没有顺利毕业的。12期、13期、14期的学生,都是直接从学校上的战场。
因为没有任何战斗经验,遇到的又是穷凶极恶的日寇。所以,伤亡非常大。能活下来的不多。所以,黄埔六期以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出名的人才了。
“全部都是?”
“当然不是。最前面三十个。”
“三十个吗?”
“对。是我们复兴社有史以来,从黄埔招揽人数最多的。”
“那其他人呢?”
“都是投笔从戎的青年学生。处座准备成立特训班。”
“哦……”
张庸明白了。
处座不但需要黄埔生,还需要知识青年。
复兴社不是打打杀杀。
或者说,不是单纯的打打杀杀。
需要动脑。
需要文化知识。
大老粗永远只能在最底层。
黄埔生只是招牌。事实上,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
特训班,就是其中之一。
看来,自己的到来,还小小的扇动了一下蝴蝶翅膀。
因为手里有钱,有权,又需要人,所以,处座提前开战了特训班。不用等到后来举办的青浦班。
好事。
张庸举双手双脚支持。
人多了,分给自己的部下也就更多。安全更有保证。
当然,黄埔生就不用了。
带不动。
没资格。
他一个半路出家的,怎么带别人黄埔生?
别人可是天子门生……
“对了,我们组长是哪里出来的?”
“李组长?”
“对。”
“他啊,以前是高小的老师。后来投身北伐革命。”
“他是哪里人?”
“鲁省的。家在泉城。当年日寇蹂躏泉城……”
杨善夫微微叹息。
张庸就知道这里面有文章了。
难道是李伯齐有家人,曾经在泉城惨案中遇难?
话说,没有了红党的北伐军,已经丧失了革命的精气神。面对日寇的干涉,根本不敢反抗。
最终的结果,就是泉城百姓死伤惨重。被屠城。居民死伤一万多人。可以说是莫大的耻辱。
然而,中国军队接到的命令,却是“不能还枪”。
悲痛。
叹息。
那就是1928年的中国……
太软弱了……
李伯齐始终坚守抗日一线,或许就是因为泉城的血海深仇吧。
“铃铃铃!”
“铃铃铃……”
忽然间,电话响起来。
杨善夫拿起话筒接听。随即转头看着张庸。
张庸:???
找我的?
不会吧?
我才刚刚来到训练基地,立刻就被人夺命call?
我有那么抢手吗?
感觉离开我,复兴社就不能运转了?
扯淡……
然而,电话的确是找张庸的。还是情报科长周伟龙打来的。
“少龙,契波罗夫死了。”
“谁?”
“契波罗夫,那个俄国人。上海公共租界万国夜总会那个。”
“啊?我昨天才看到他的。”
“你昨天也在森兰咖啡厅?”
“对啊!我和空筹部的章平一起去的。还有杨智的一个小队。当时我还觉得奇怪,契波罗夫怎么只有一个人出现。他进去以后,外面来了十几个俄国人。他们要我不要多管闲事,于是我们就走了。”
张庸简单描述。
当时有很多证人的。他一五一十的阐述就是了。
谍影:命令与征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