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都认识这爷俩,看到他们来了纷纷打招呼,“建设来看你老丈人啊?姑娘姑爷都孝顺,外孙外孙女也贴心,老周婆子真有福气。”
“那也是爹娘从前对我们兄弟好,都是他们老两口应得的。”
花建设一边和人打着哈哈,一边从人身边骑过去,骑出很远才不屑地哼道:“我和你大伯娘结婚时,这些人可不是这么说的。”
原主记忆里,周来英不止一次和她说过花家当年有多难,她嫁给花建设以后受过多少白眼。
花建设和花西荣是解放前跟着家里亲戚从南边过来讨生活的。
亲戚不当人,把兄弟俩卖给桃花湾白地主家当长工,十几岁的少年带着幼弟,在白地主家过着人不如狗的日子。
那时候周姥姥可怜他们兄弟俩吃不饱饭,时不时会弄个苞米面饽饽给兄弟俩吃。
可以说没有周姥姥的接济,兄弟俩不一定能活到解放那一天。
后来解放了,兄弟俩不再是白地主家的长工,但在桃花湾这边也无亲无故,连斗地主、分田地时都没有他们的份。
周姥姥答应周来英嫁给花建设时,村里没少人说等她姑娘吃不上饭时就该后悔了。
好在周家人都是通情达理的,一边和村里那些长舌妇吵,一边帮着姑爷一家把日子过好,还托关系把花西荣送去城里当学徒工。
花西荣也争气,十七岁,进厂才一年就转成正式工,又因长袖善舞,不到两年就成了厂里的采购,直接就花钱给花建设买了个工作。
那几年兄弟俩回村都是大包小包地给周家人带,村里人不再说周姥姥眼光不行,反倒说她会看人,夸她福气还在后面。
后来花西荣牺牲了,村里人一面感慨那么能耐的一个人,咋说没就没了,一面又说花西荣没了,花建设在厂里也未必能干得久。
没想到花建设也是争气的,短短几年就从学徒工干到四级工,五级工,……一直干到八级工,一个月工资够村里大多数人家攒好几年了。
尤其是在周来英的弟弟周来福,因着花建设的关系当上桃花湾大队的大队长后,原本唱衰的村民也都只剩下夸了。
每次花建设和周来英大包小包地往回拿东西时,村民都眼红地后悔,当初怎么不是他们家闺女嫁给花建设?
不然这些好东西都是他们的,大队长也会从他们家人里选。
因此,花忍冬完全能理解,花建设话中对这些村民的不屑,换了是她,表面和谐,心里也是瞧不起这些眼皮子浅,惯会见风使舵的人。
爷俩路过大队部时,大队长周来福正在院里给队员们安排工作。
东北这边的春耕一般都是四月底五月初,但准备工作却是要提前一到两个月就开始了。
像地瓜苗,和茄子辣椒苗这些都是要先在村里的大棚把苗培育出来,到种的时候把苗地出来,再种到大田里,单是这个准备工作就得一到两个月的时间了。
看到爷俩回来,周来福匆匆将工作安排完就追了过来,对花忍冬笑得很是憨厚,“二花来啦,你姥姥这几天还一直说你呢,这回看到你不定怎么高兴。”
“我也想姥姥了,这几天一直担心姥姥的腿,前几天是上班没时间过来,今天休息了,就让大伯带我过来看姥姥了。”
花忍冬虽然没亲自和周家人相处过,但她有原主的记忆,知道在周家,她受到的关爱比大花小花姐妹还多。
只是那种关爱总带着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说的不好了,会让小丫头多想,其实这样的相处方式挺累,但不能否认周家人对她是真好!
周来福闻言笑得更憨了,看了眼她车把上挂着的、车后座夹着的东西,有些不赞同,“人来了就成,咋还带这么多东西?”
说完,人就是一愣,指着车后座放着的那个破篮子问:“这个篮子是哪来的?我咋瞧着像是牛棚住的那家人的?”
牛棚住的那家人?这时候住牛棚的一般都是被下放过来的,私人可是不允许养鸡鸭鹅这些的,如果真是那个老太太,她的鸡蛋来路不用说了。
炮灰女配在年代文里兴风作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