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听到爸爸说让她去上高中,心里乐开了花。
高中报名的日子到了。她妈怀揣着青萍的报名费——910元,这对当时农村的一个普通家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青萍知道这钱来之不易。
她爸和她妈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想尽各种途径挣钱。
青萍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她爸去村里唯一的一个饭店打工,她妈就在家张罗着各种闲杂事务和农活。
到五六年级和初中的时候,她爸妈就贩卖西瓜,用牛车从外地拉回西瓜来,再到各村去卖西瓜。严格上来讲,是用麦子换。青萍放假的时候也经常跟着她爸出去换。西瓜嘛,夏季水果。农村里夏季正是给玉米施肥、给棉花捉虫的时节,所以家家都很忙,除了饭点,平时家里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所以,他们都是上午九点多出门,牛车走得慢,走到附近村子里,也得十点多。进了村子,她爸就开始吆喝:“换西瓜喽——”,一开始村子里人少出来换的也很少。
约摸到中午头的时候,青壮年都陆续从地里干活回来了,生意才开始做起来。人们谈好价格,开始挑西瓜,拿起一个西瓜,拍一拍,听声音,如果是砰砰砰的声音,一般都熟,如果是梆梆梆的声音,就欠点。也可以将西瓜放在耳边,两手一挤,如果听到西瓜内发出“唰唰唰”的声音,这个西瓜十有八九是熟的。挑完西瓜,交给青萍她爸称一称,由青萍算出应那多少麦子来。那个顾客就提着西瓜回家了,一会儿再送麦子了。
运气好的话一整车西瓜在一个村子就能换完,这样就节省时间了,可以很快回家。也有的时候,得串三四个村子才能将一车西瓜换完。每次换完西瓜回家,都得是下午一两点钟甚至更晚,青萍白白的皮肤被晒的通红,时间一长,就变黑了。
到了上高中的时候,他们家就不再卖西瓜了。她爸外出打工,她妈在家自己张罗着地里的活,同时还和邻居家的青萍的一个哥哥搭伙倒卖棉花,从各村各户里收来棉花,再集中卖到外地收棉花的站点,他们从中赚差价。
那时候在村里比较流行妇女在家自己用线织老粗布,所以,她妈看出这个商机后,自己就骑着车跑老远的地儿去黄河南边的一个棉线厂采购棉线,回来赶集去卖,也是赚个差价。后来,他们家附近的一些妇女看到这个生意能挣点钱,也跟着青萍她妈做了起来。
青萍最佩服的就是她妈,村里人没有不对她妈竖大拇指的。除了勤劳能吃苦外,有主见,对任何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青萍最佩服的是她妈从没上过学,但是却自己做点小生意,从没对算账皱过眉头。
有一年冬天,她妈也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一条赚钱的途径——去省城肉联厂批发人家卖完剩下的肉,都是好肉,只是不是猪身上最好部位的肉。她妈属于行动派,说做就做。打听清楚地址后,一天早晨,她坐上公交车就去省城了。路上,她向司机打听清楚路线,下车后,就沿着那条路线边问边走,用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到了肉联厂。
到了厂子后,她打听到应该去找销售员,然后她就又边问边找,终于找到,在她说明来意后,销售员很爽快地答应了,带她到仓库里让她挑。她挑了几十斤肉,过完称,结完账就离开了。
回去,她做的公交车,几十斤肉装成了两袋子她一袋一袋的提到车上。车上的乘客,有的帮帮忙,有的也透出了嫌弃的表情,她妈对帮助她的人表示感谢,对那些表示嫌弃的人置之不理。公交车下来后,离她要做的回家的车还得有三四百米的路程。她就那样弓着腰,背着肉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累了,就放下袋子休息一下,然后再背起来继续走。终于到达车站了,上车后,找了个座位坐下,她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这个生计大约做了四五年。后来,人们生活水平好了,吃这种肉的少了,她妈也就不卖了。
这样看来,她妈一直以来都还算个生意人呢,除了做上面提到的,她妈还卖过瓜子、糖、水果等。只是,因为她妈没文化,不识字,所以做生意也只是局限于对一种商品的倒卖,没有形成规模。青萍一直觉得,如果她妈上学的话一定会很有成就。
强风知劲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