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成祖迁都北平,却仍在南京保留着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也并未撤裁。
南京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所在为顺天府,南京所在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虽说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有些事情不得不防。
若是真的国家危难,北境失守,南下撤回南京,也可立即组建一套行政体系,让国家继续运转。
南京六部的权力远不如北京六部,但是也有一定职权的。
闲聊之后,李尚书说道:“宁兄难得来南京一趟,南京文风鼎盛,文人墨客极多,处处是风流雅致的景象,亭台画舫,红船古楼,秦淮河畔更是无限风光,不如老弟做东,去游玩一番如何?”
宁易点头,因为他刚刚对于岳不群的态度,使得李尚书也变得和煦起来,顺便邀请岳不群同行,三人便走上街头,在江南城内游玩一番,观赏名胜古迹,直到日落西山才停下,由于李尚书有些政事要处理,三人就去了兵部衙门。
进去衙门之后,宁易如今内功修为精深无比,忽然听到几位官员在闲谈,有几个词倒是吸引了他的注意。
“你可听说否,今日万阁老献策,将浙江诸多县城的农田,尽数改成桑田,改稻为桑!司礼监魏忠贤已然批了。”
“只是奇怪,这两年我大明国库愈发充盈,何须至此?”
“荷兰人近些年与大明贸易愈发频繁,听说今年要的丝绸又多了八十万匹丝绸,这可是几百万两银子啊......”
听见改稻为桑四个字,宁易忽然感觉有些疑惑,因为这条政令他可不曾听说过,大概是这个月新出的吧。
这群人口中的万阁老便是万崇安,如今阉党的核心成员,既然魏忠贤已然同意,应该出不了大的岔子。
不再多想,他与岳不群二人在厅外等候,李尚书则进入衙门内部处理政务。
岳不群与宁易独处一室,此刻他已然知晓,此人乃是皇帝近臣,如今的大明国师宁易,心中诸多滋味。这国师年纪轻轻,不过二十岁不到,便已经有此成就,与当朝诸公谈笑风生,气度更是非凡。
再想想自己华山派门下,唯有令狐冲在武功上还过得去,只是心性实在不行,沉不住气,也太过顽劣,虽说心性纯良,可他总担心华山派的担子落在令狐冲身上,将来他抗不起来。只盼着将来把灵珊嫁给他,或许成家立业之后,便成熟稳重了。
岳不群心中思虑再三,既然左冷禅与魏忠贤交好,自己若是能够攀上这国师宁易的高枝,岂不是比李尚书强上许多,只是他实在是有些难以启齿。
首先便是称谓,李尚书乃是先师好友,他自然称之为世叔,可李尚书在宁易面前又自称贤弟,他难道要称呼这个与冲儿一般年纪的少年为祖辈?君子剑的脸面还是要的。
宁易抿了口茶,看出岳不群的犹豫,淡淡道:“大家都是江湖儿女,岳兄不比顾忌那些世俗礼节。岳掌门君子剑的名声,在江湖上也是赫赫有名,这都是击杀无数绿林悍匪、邪道妖人所得,对于国家社稷是有功的,在下心中也是敬佩的,你我平辈相交即可。”
岳不群喜道:“国师抬爱了,岳某区区一江湖散人,执掌华山派的门户,又怎么比得上国师乃是天子近臣,能够左右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造福,远不如矣。”
花花轿子人人抬,宁易有心收服岳不群,二人又闲聊几句,最后说到儒学和道学,宁易便开始侃侃而谈,不仅颇有章法,显然是博学之士。
岳不群深感惊讶,他自称君子剑,自然是喜好儒风,没想到这道人年纪轻轻,不仅精通道藏学说,连儒家经义也是了如指掌。
江湖传言,奸道蛊惑圣上,他原以为此人之所以取幸于天子,靠的不过是采阴补阳、攀弓踏弩、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之类的方士法子,没想到是真有才学。
天色渐暗,李尚书带着几名官员出来,众人要一同离开衙门。
封神诸天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