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是1936年12月12日,这一天所发生的一切,注定了将会令李冠魁终生难忘。李冠魁分配完作战任务之后,随着高团长的一声令下,几十辆卡车带着整整一个团的兵力分散开来,机动到了战线的两翼。天刚蒙蒙亮,一条宽达20公里的战线上,分散开了近3000人的国民党军队,随着李冠魁的一声令下。近3000人的国军队伍,兵分20几路,顺着各条道路齐头并进,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
而此时的高平游击队,就在战线前方不到10公里的地方,按照前一天晚上制定的作战方案,向国民党部队的左翼移动,想要从左翼绕过国民党军队的战线,绕到国民党部队的身后,机动到高平县的东部地区去。如果他们按照既定的方案行动,势必会迎面撞上国民党军队,一旦发生遭遇找,就真的插翅难逃了。
宋守堂和邓全衡两个人,已经预料到游击队会从战线的两翼绕过去,所以,为了能够碰到游击队,把信息传递过去,纷纷提出申请,要求把守部队的两翼。虽然他们不确定,游击队会走左翼还是右翼,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靠运气了。
宋守堂和邓全衡想到的办法,李冠魁自然也想到了。因为李冠魁知道宋守堂的身份,也知道宋守堂自己会想办法的,所以,就非常放心的把右翼交给了宋守堂。而邓全衡要求把守左翼的请求,却被李冠魁否定了。
为了保险起见,李冠魁把杨玉露安排在了左翼。并且,特别嘱咐杨玉露,行动开始之后,让狗不撵带人前出侦查,故意暴露自己的位置,希望游击队的人能够发现他们,随机应变调整战术,赶快撤出高平县。
李冠魁做出这样的安排,已经是他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如果宋守堂和杨玉露的队伍,不能碰上游击队的人,游击队碰上了其他队伍,那就是他李冠魁左右不了。况且,即便杨玉露和宋守堂的部队能碰上游击队,游击队能不能判断出国军的兵力变化,能不能安全转移出去,李冠魁的心里也没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尽管李冠魁和宋守堂把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却依然无法左右战局的发展。为了避免和国民党军队迎头碰上,赵聚先特意把游击队带到了距离杨玉露的部队更远一点的地方,却不想,因此而和高团长亲自指挥的一个连走了个正对面。
游击队按照之前的部署,沿着公路向前推进,为了防备万一,赵聚先让吴保三带着几个战士前出两公里侦察敌情。吴保三等人走着走着,就看到了一字排开的国民党军队,举起望远镜一看,不由得心头一震。
望远镜视界之中的国民党军队,不管是精神面貌,还是武器装备,都是保安队比不了的。最为关键的是,队伍中间有一辆吉普车,而在队伍的后面还跟着两辆卡车。不用问了,这支队伍肯定是国民党新增的兵力。因为新增了兵力,所以战线拓宽了,才会出现在游击队的前进路线上。
“坏了,同志们快撤。”
随着吴保三的一声令下,几个人放低身形,转身就跑,想要快点回去报个信。但是,几个人的身影却出现在了国民党高团长的望远镜视界之中,一着几个人跑的那么快,经验丰富的高团长马上起了疑心。
“宋连长,前面有几个人非常可疑,马上派人追上去看看,队伍加速前进。”
“是,侦查排,跟我来。”
随着宋连长一声令下,十几个人,跟着宋连长急匆匆追了上来。一边是游击队员的铁脚板,一边是训练有素的国民党侦察排,这样的追逐已经注定了接下来的结果。就在前方两公里远处的游击队,再想跑出国名党的包围圈,已经是难如登天了。
赵聚先带着游击队走着走着,就看到吴保三和几个战士急匆匆跑了回来,吴保三一边跑一边挥手示意,让队伍停止前进赶快撤退。一看吴保三的架势,赵聚先不由的心头一震,坏了,自己的判断出现失误了。
“同志们,停止前进,原地调头,快点撤。”
随着赵聚先的一声令下,游击队马上调转方向,近200号人,急匆匆往西南方向撤去。然而,到了此时再想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他们已经被高团长发现了。
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