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之初的情况:原本连续进攻的奥匈帝国为了应付俄军对加里西亚的进攻,奥军总参谋长康拉德将军从塞尔维亚战线上抽调了一个第二集团军参加克尔巴阡山的防御作战,得到机会的塞尔维亚人立刻称奥军兵力减少发动了亚尔达河反击,短短12天里让奥军损失5万余人,并且从德里纳河对岸被赶过了河。
不过奥匈帝国毕竟是大国,凭借自己远多于塞尔维亚的兵力,很快就卷土重来,再次使用重兵先是扫清了波斯尼亚的塞军,然后再次渡河直指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用不计伤亡的手段俘虏塞军8000多,大炮数十门,然后又因为后勤补给路线上的科卢拉巴河洪水泛滥导致士气不振,再次被塞军击溃,退回了原出发地,让奥军一个半月的攻势成了泡影。
塞尔维亚一样伤亡惨重,物资装备和民生设施损毁严重,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奥匈帝国对战塞尔维亚都不能获胜,还被打脸教育了,对战俄军更是难受得要命。尤其是加里西亚的地形更是不利,有科尔巴阡山脉的阻隔,某种程度上那里就是一块飞地,所以奥军打了一个如意算盘,就是将重兵布置在加里西亚,进攻可以直逼俄国乌克兰,即使作战不力也可以退守波西米亚或者进入德国的西里西亚,进可攻退可守。
计划很好,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奥军拼力进攻塞尔维亚的时候,视塞尔维亚为斯拉夫人小兄弟的俄军开始了对奥作战的兵力集结,为了先发制人,奥军开始对俄军的进攻。
康拉德将军不认为当年碾碎了拿破仑军队的俄军还是那个欧洲压路机,所以他命令在加里西亚的奥军对俄军先发动了进攻。不过历来进攻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优势,就是有选择进攻点的权力,而防御者只能等待进攻,并且为了避免被突破必须处处设防,分散兵力。所以初期奥军的进攻还是顺利的,不断迫使处于防御状态的后退。原本的奥军国防军还是精锐,但大扩军之后的乌合之众可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但康拉德将军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奥军先发制人的进攻说明奥军的战斗力是很强大的,没看到俄军在步步后退吗!
然而,好景不长。原来奥军对面的俄军兵力并没有很快集结到位,到位的是位于东普鲁士的俄军第一第二集团军,在乌克兰集结的俄军第三、四、五、八、九集团军此时能集结的兵力不过45万人,还有60万人的兵力没有到位,而进攻的奥军第一、三、四集团军兵力总数超过了70万人,第二集团军还在从塞尔维亚转移到加里西亚的路上。以集中对分散的打法,难怪俄军后退,不过就像施里芬没有估计对俄军的动员速度一样,康拉德也错了。俄军一路收缩至海乌姆西南位置后,另一路补充了动员好的兵力的俄军第三集团军在第八集团军的配合下,以30个师的优势兵力击败进攻的奥军第三集团军,迫使奥军退却,然后俄军第三、第八和第五集团军同时开始反攻,直趋桑河,要抄进攻奥军的后路。
康拉德到底不是一个蠢货,看到形式不利,立刻命令奥军后撤。
本来士气就不高的奥军,原来靠着进攻,还能维持,这一撤退立刻就原形毕露。
俗话说能指挥军队后撤不乱还能如同进攻的将领才是优秀的将领。然而奥军里没有。而士气尽丧的奥军士兵过去打交道最多同时也是最害怕的就是俄军的哥萨克骑兵。一声“哥萨克来了”就能让猬集一团的奥军士兵炸营。还好的就是俄军的进攻速度受到交通工具的影响,持久力不够,而炸营的奥军疯狂的向桑河奔逃,倒也是躲过了被俘虏或者被打死的厄运。不过此战之后的统计结果让康拉德欲哭无泪:渡河进攻时的奥军90多万人,六个星期过去,逃回桑河防线的奥军就只剩下了40多万,足足损失了一半!
奥匈帝国猪队友的失利,让他的盟友德国人愤怒无比!原本只要在东普鲁士击败俄军就可以得到至少半年的修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重返西线,一鼓作气地再次击败英法联军,迫使法国退出战争,但现在不行了。
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