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型上,采用了复合挂架,理论上一个挂点最多能够挂在3枚导弹,但是实际使用的时候,考虑到进行机动时产生的巨大过载,最多挂2枚导弹,而且很多飞行员并不喜欢复合挂架对飞行包线的限制。
此外,还跟雷达与电子设备有关。
要说的话,就是因为挂载能力不够强,而且空军也从来没有把“战10”当夺取制空权的主力战斗机看待,对其最高的要求,也就是能跟敌机格斗,因此在电子设备上显得非常的保守。
“战10”至今都没有使用“12”的能力!
不止是雷达不够好,还跟欠缺数据链设备有关。
按李天凌他们做的测试,“战10”能够发射“12”,不过只能把“12”当成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使用。要把这种新式导弹的性能发挥出来,需要改进雷达与装备16号数据链系统。
当然,这也跟“12”才装备部队有很大的关系。
要说的话,也就只有几支“远征混成联队”的“战11”能够使用“12”,其他战斗机,包括其他部队的“战11”都没有这个能力。哪怕加大推广的力度,那也需要不少的时间。
因为“6”的性能确实不怎么样,所以“战10”飞行员都不喜欢中程空空导弹。
结果就是,8架“战10”都没携带中程空空导弹,各带了4枚格斗导弹。
按照李天凌安排的战术,这8架战斗机的任务,就是跟来犯敌机进行格斗,准确的说是负责对付漏网之鱼。
当然,首先由在高空巡逻的“战11”使用“12”与“6”对敌机进行远距离拦截。
只是,真正的主力,并非前出的16架战斗机。
在战斗机后方,大约150千米处,一架“指8”正在用雷达探测北面的空域,并且通过数据链,把信息发给附近的战斗机。
关键就是,战场信息主要依靠数据链发送。
只有在特别需要的时候,比如来犯敌机身份不明确,或者作战命令没得到确认,才需要通过语音频道跟飞行员沟通。
在数据链的支持下,“指8”能够同时引导12个战术单位的48架战斗机进行空战。
相对而言,之前的“指8”最多能够同时指挥12架战斗机进行空战。
原因无二,“指8”上有12个战术指挥台与12条通信频道。
显然,这等于让预警指挥机的作战效率提高了4倍!
只是,这一次的主角也不是“指8”,而是与其一同飞行的“侦29”电子侦察机。
电子侦察机其实是一个笼统称呼,称之为“大型电子战机”,或者是“电子干扰机”要更加贴切一些。
简单的说,这架与预警指挥机采用相同平台的大型支援飞机,除了能够探测与截获方圆几百千米内的电磁信号之外,还能够用搭载的大功率干扰机对附近的电子设备,特别是雷达进行干扰。
此外,大型飞机能在空中巡逻十几个小时,不存在得频繁返航加油的问题。
虽然干扰效果比不上专用电子战飞机,也不具备硬摧毁能力,但是在以争夺制空权为主的战斗中,依然具有非常巨大的价值。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能通过干扰,削弱敌机火控雷达的探测距离,甚至让敌机火控雷达失灵。
雷达无法工作,再是先进的战斗机都只能挨揍。
显然,那架“侦29”才是主角。
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也就是围绕着那架“侦29”进行。
用飞行员的话来说,只要电磁干扰发挥了作用,空战会变得像打游戏一样简单。
不过,这说的是超视距空战。
没过多久,这场“游戏”开始了。
在指示灯亮起,提醒飞行员收到了新的信息时,李天凌才扫了眼导航屏幕上的时钟,已经是上午11点15分了。
预警指挥机发来的敌情信息。
一支规模庞大的敌机编队正从纳西里耶那边飞过来,而且即将进入禁飞区,初步推测敌机的数量在40架以上。
帝国争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