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够用于护航作战的反潜驱逐舰,反到是少之又少。
当然,不止是帝国海军,而是所有国家的海军都有类似问题。
道理也很简单,在条约时代,为了确保主力舰队的优势,各国海军都不重视用于护航作战的二级战舰。
此外,在上次大战结束之后,建设取代了对抗,海军的日子都不好过。
跟其他列强的海军一样,帝国海军在和平时期,封存了大量在上次大战中,特别是后期建造的护航驱逐舰。
为了应付条约,还将其中一些做了非武装处理,拆除了火炮与鱼雷等武器。
其实,这些舰龄普遍超过20年的老旧驱逐舰是大战初期的主要护航力量。
虽然靠封存的老旧战舰,有效的缓解了战争初期兵力不足的窘境,但是很多根本的问题并没得到解决。
其中,最让海军头痛的,就是必不可少的维护保养。
在拿下狮泉城,进入梵炎洋,在需要保护往返航行的船队时,帝国海军才发现,沿途严重缺乏能为护航舰艇提供支持的海军基地,而狮泉城的军港,根本就不可能为所有护航战舰提供服务。
让护航战舰隔几个月就返回帝国本土,显然是不可行的。
只是往返航行就要耗费很多时间。
关键还有,日常维护不需要使用造船厂的设备,也不需要专业的技术工人,很多的工作连舰队官兵都能做。
需要的其实是一些战舰上没有的专用工具。
此外,就是需要让战舰出水,清理掉船底的寄生物,并且对船壳进行探伤检查。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自航式浮船坞充当了浮动基地。
帝国海军把12艘,也就是大约60的自航式浮船坞部署在了科伦坡,专门为护航舰战提供服务。
也就是有了这些自航式浮船坞,往返于北夕落洋上的护航舰队才能够保持高效。
从贡献看,这12艘自航式浮船坞的价值相当于10艘护航航母与50艘反潜驱逐舰!
当然,获得自航式浮船坞服务的还有那些遭到潜艇袭击,并侥幸到达科伦坡的货轮。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没有12艘自航式浮船坞,在现有投入之下,北梵炎洋航线恐怕早就瘫痪了。如果要保持航线畅通无阻,至少需要增加2倍的投入,也就得从东望洋抽调更多战舰。
兵力不足,帝国海军还能够在东望洋上高奏凯歌吗?
从这个角度看,怎么评价这些用水泥浇筑出来的辅助船只都不算过分。
帝国争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