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如今想想,这是李恪的荣幸,也是他的不幸。
因为家族旁系的关系,哪怕李恪在如何的优秀,他也不可能成为储备之君合适人选。
几乎大唐中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太祖皇帝李渊的帝位来得可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此事姑且不表。
李承乾经过了杜荷的提点之后,心情的那一份阴霾好了许多。
只是一旦想到李恪那厮臭小子,频频的出入父皇的御书房,他的心情还是有些不大舒服。
赵节看出了太子还是一副有些不爽的样子,赶紧献媚说道:“太子,其实您也不必这么焦虑的。不得不说李恪现在风头有些劲,可是吧……他也不过是庶出的皇子而已,您现在可是太子身份,别的不说,单单是说你们俩的身份有别,李恪他就不配。”
李承乾看中的正是赵节身为广公主之子身份,才是将他收入了幕僚下。
不然的话,依照赵节的资质平庸,依李承乾的傲性,他鸟都不鸟这厮资质平平货色。
李承乾想了一下,觉得众位说的都有道理,心情逐渐大好起来。
哼!李恪不是喜欢蹦跶么?
那好,姑且让他多蹦跶一会儿呗。
三字经作为幼童开蒙读物,推广的过程很顺利。
毕竟礼部有了李孝恭,唐俭坐镇,俩大国公爷可是文武兼备。
区区一幼童的推广读物,难不倒他们。
何况还有陛下一直盯着,礼部的各个官员们,到高官,下到小吏,干起活儿来,都是激qing满满的活力十足。
三字经在李世民的大刀板斧操作之下,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因为三字经,三皇子李恪一下子成为了整个大唐中功绩最为突出,也是最显著的皇子。
风头一下子就盖过了太子李承乾,一时无两。
我把大唐变成了玄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