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连续好几日的时间,李靖带着的大唐骑兵都在定襄城内休整调养,等待李绩的大部队前来定襄会师。
连绵的大雪几乎封掉了街的所有道路,李毅除开偶尔出去走走散心外,其余时间都在自己的军帐当中练习袖箭。
熟悉一种武器的使用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不断的摸索练习,即便是像袖箭这类的暗器也是如此。
跟着网一些冷兵器大神脑洞大开的思路走,李毅对于袖箭的掌控力提升很快,而且还懂得了许多非常实用的手法。
“越来越感觉自己有绝代刺客的风范了。”李毅在军帐内背对着木桩,看似随意自然的往前走了几步,突然一个毫无预兆的潇洒转身,行云流水的将八支小箭发射了出去,本就千疮百孔的木桩顿时又多了八个小孔。
这并非是什么高明的偷袭技巧,只是游戏“刺客信条”里的某一个片段而已,李毅闲来无事总喜欢模仿一下。
就在李毅自娱自乐到无法自拔时,定襄之战大捷的消息和关于他的事情,已经被李靖派出的人快马加鞭送到了长安。
京都长安城的皇宫议政殿面,大唐英明神武的皇帝李世民陛下,正和他的一众肱骨大臣商议着大唐的民生问题。
前年发生的那场蝗灾对百姓影响甚大,京城周边很多地方被殃及鱼池了的人,到如今都还生活在水生火热的环境当中,朝廷如果不能早日解决的话,必定后患无穷。
古代人造反的原因,大多都是吃不饱,要饿死了,才迫不得已的进行起义,很多草根皇帝就是因此登临的九五之位。
李世民想尽千方百计甚至不惜杀兄弑父,才在一片血泊里铤而走险取得的皇位,他可不想还没有坐几天就被人抓住机会赶下了台。
“诸位都是朕最信赖的大臣,都说说该怎么办吧。”李世民坐在龙椅神色苦恼,闭眼睛用手揉了揉太阳穴。
各个地方接二连三传到长安的奏折,无一不是粮仓告空请求朝廷拨粮,搞的李世民整整一个晚没有睡着觉。
你们全都跑来问我要粮食,那我该问谁要去?大唐现在的国库当中钱粮都不富裕,也就只够维持朝廷日常的开销而已!
后宫内各个嫔妃的吃穿用度已经一减再减,就连皇帝皇后每日吃的都是粗茶淡饭,哪里来的粮食拔到下面去?
李世民夜间辗转反侧,不断思考该从哪里找来粮食,这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朝廷必须得对此做出反应。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本来就是李世民在未来的有感而发,他比谁都清楚自身的统治地位来源于百姓的安稳。
若是没有把关系到百姓的问题处理妥当,那么一个王朝离覆灭也就不远了,古往今来众多的朝代交替便是佐证。
能在大唐朝堂中为官的人都很狡猾,清楚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以及处理不好的后果,所以哪怕李世民开了口,也没有人敢率先回答。
“陛下,微臣认为可行南粮北调之策,以暂解京城周边的隐患,为我们思考更周全的办法取得缓冲时间。”开口说话的人是长孙无忌,李世民通知下的大唐宰相之一,名副其实有背景有能力的皇亲国戚。
周围的官员见长孙无忌开了头,全都是暗自松了一口气,由长孙无忌来第一个回答李世民棘手的问题的确最为适合。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哥们,妹妹嫁给了李世民当老婆,当今太子更是要恭恭敬敬的叫他一声舅舅,虽然晚年落了个被贬关外凄惨身死的下场,可此时在皇帝李世民心里的地位却也不容小觊。
“我觉得此计不妥,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治标不治本。”一个白发老头站出来,反驳掉了长孙无忌的建议,正是和杜如晦一起被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朝堂的文官中也就他敢跟长孙无忌唱反调。
“那房爱卿认为该如何才好?”李世民见房玄龄走出来,终于露出了一点微笑,连忙征求房玄龄的意见。
“此事干系甚大,得容微臣斟酌一番。”房玄龄给了李世民一个抱歉的眼神,他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大唐之天生王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