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看出,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方然自己,如果他本身是个不学无术的,那么即使再好的机会放在眼前,最后也会悄然流逝,弃之鄙夷。
不过,谁又能想到方然简单的一个入书院过程,背后也会藏着如此多的门道呢?
……
大地覆盖着厚厚白雪,轻柔、松软、洁白无瑕,放眼望去,茫茫大地,银装素裹,北风吹来,万树银花,洁白雪浪此起彼伏。
冰雪包裹枝条仿佛玉树银花,千姿百态。
时间过的很快,方然最初来这里的时候,大地还满是落叶,现在就已被皑皑白雪包裹。
而他也已经渐渐习惯了在鸿运书院教书的生活。
鸿运书院的严格,不仅在于对于学子学识的严谨,就连生活习惯也是按照君子品行规范。
每一年从各地赶过来求学的学子甚多,可筛选之严格也极为残。
经过考察,方然最后被分在了丁班,也是所有学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班级,平均只有八九岁,最大的也不到十岁。
对于这个结果,方然自己并没有什么异议,他知道在鸿运书院自己资历尚浅,不管是年龄还是拥有的成就都比不过其他人,让他教甲乙丙丁四个班中年龄最小的丁班已经很好了。
这还是依赖于他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才能把原身学过的知识都融会贯通,起码在分班考察时不至于露怯。
这时的小孩子并不像他前世那么熊,都很听先生的话,也对能在鸿运书院学习感到自豪,这个机会他们都很珍惜。
不过这时候的先生们教书方法都比较统一,以严厉为主,变通不多,对于大一点,有天赋的孩子还好说,对于小孩子来讲,就绕的他们头晕不已了。
大唐儿童并没有什么启蒙的东西,或者说没有什么启蒙的知识,他想了想千字文应该是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是有的,但是类似于三字经这样的东西,估计是没有的,拼音什么的就更别说了。
所以很多古代学子面临的情况就是,刚学会认字就开始学经史子集,先生们在课讲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大多都犹如听天书一般,而丁班的小孩子目前就是这个阶段。
头脑中思考着这些东西,方然慢慢向着自己所在的丁班走去。
从赘婿到工业之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