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崇祯皇帝看着联袂而来的内阁诸臣,头疼不已。
这件事情确实是他这个皇帝做得不对。
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既然不信任臣子,那么臣子又何必为了君主舍生忘死呢?
而且,在古代君臣相疑是大忌!
一般这个时候,臣子就要辞官,以示自己清白。
只不过大明朝臣权和皇权争斗激烈,又有个“吾非相,实乃摄也”的张居正做样板,所以这才没人在乎。
更何况,泰昌皇帝荒唐死的早,天启和崇祯两位皇帝继位之时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没什么威慑力。
比如天启皇帝移宫案,东林党人就是直接手抢夺,丝毫没顾忌他是太子,未来的皇帝这一的事实。
“皇,如今外朝人心惶惶,山陕地区洪承畴和孙传庭调兵遣将,进军山西,卢象升也离开河北之地。”
“臣并非是危言损听,山陕民乱已经评定,这几十万大军是不是就可以散去了?”
“如今山陕有了新农作物可以果腹,若是能让将士们解甲归田,那么将士们必定感恩戴德!”
内阁诸臣说着说着,话题就跑偏了。
本来是为了洪承畴无故调兵之事,结果却说起来裁撤兵马。
崇祯皇帝也知道他们的心思,无外乎是因为这些兵马只听皇帝的,是皇帝亲自下令,一手编练。
内阁诸位不是没想过,将之拿到手中。只不过,不管是老奸巨猾的洪承畴还是秉性刚直的孙传庭,都没有接受他们抛来的橄榄枝。
至于说卢象升,那可是个身先士卒的猛人,一般进士会把他看做自己人吗?
崇祯皇帝看样子他们是不准备离开,于是不得不开口道:“之前在朝堂之,朕接到一份奏折。”
“面说,晋商有里通建奴,走私卖国的事情!”
朝堂之什么没见过,一听是此事,就知道不过寻常。
“皇,边关商人走私本来就是屡禁不止的事情,而且边军苦寒,有些营生也是为了养家糊口!”
“不错,而且私通建奴不至于,他们不过是向蒙古卖一些粮食盐巴。如今蒙古的日子也不好过,白灾年年都有,有了这些粮食也免得他们过来劫掠。”
不管是大明,还是大宋,只要是文人当朝,那么就不会把岁币,纳贡当回事!
这其实是一件咄咄怪事!
一方面,标榜自己的风骨,一方面却又屈膝求饶,苟延残喘。
在这方面,他们还不如边军将士。
要知道,阵杀敌,生死报国的可是武将啊!武将都不怕战死沙场,他们这群文官怕什么?
崇祯皇帝看过黄粱一梦,自然不会被这些文官蒙蔽。
他们是最擅长的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偷换概念,默认两可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只不过,这一次却是不好糊弄了。
“并非是蒙古,也不仅仅是粮食盐巴。”
“晋商私通的是建奴,走私的是铁器,火药还有情报!”
“我大明城防布置的情报!”
“不仅如此,朝中动向,对敌政策,甚至行军路线都包括在内!”
“朕听说,萨尔浒之战就是因为朝廷将行军路线抄在了邸报,然后泄露出去。”
“老奴知道之后,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时间差各个击破!”
“其中,建奴奸细居功甚重!”
“除此之外,建奴不善攻城,没没破城都是有城中细作以为内应。”
“或是说将城中将领,或是趁机作乱里应外合。”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由得疑惑道:“此事既然屡见不鲜,为什么不见大家防备呢?”
“难道,每次建奴城破之后,你们都没有总结失败缘由?”
看到崇祯皇帝一脸疑惑地样子,内阁诸臣不由得面红耳赤。
萨尔浒之败是因为朝臣把行军路线抄在了邸报,这种说法他们也听过。
大明:阴天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