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起凤这些天苦逼了,不仅授课一回来,哪儿也不能去,窝在家里整理书稿,还被人笑话,被外祖父揍得哭爹叫娘。
他现在有苦说不出,自己老娘那声叫唤,把原本没想揍他的韩琦气坏了,真就揍了他一顿小屁股。
总不能怨老娘吧,这顿揍白挨了,还不能叫委屈,陈赦回来后听说了这事,还给了他一个脑瓜崩。
教训他自找的,他只好躲在一边画圈圈去了,幸好有个心疼的他好妹妹,陈美瑶泪汪汪的安慰他不疼。
半个月后,他终于把三国演义整理完毕,韩琦倒是没食言,看过后大为赞赏,呈给仁宗皇帝,并上奏赏赐。
“赐陈起凤同进士出身,晋翰林院编撰。。。钦此!”
仁宗皇帝这回很大方,不仅赏赐一个同进士,还升了他的官爵,从七品的翰林院编撰,在大宋朝已经是不小的官了。
宋朝的县令,也就八九品的官,只有京城的附郭县令,才有从七品,所以七品从来就不是芝麻官。
“先生,那曹孟德那么坏,为什么史书上还说他雄才伟略,是个人杰呢?”
这天上完课,讲完一段三国演义,小不点的赵飞燕,问出这么一句话来。
陈起凤一直关注这小不点,但她从来规规矩矩的,没提出过任何问题,今天许是熟悉了吧,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总之第一次提出问题。
她哥哥赵顼看她一眼,想要解释,但再看看陈起凤不说话了,想听听他如何解释这问题。
陈起凤微微一笑,心说“好,会提问题就表示,这小丫头开始亲近自己了,这可是自己的未婚妻啊,还是得从小培养感情的。”
看着赵飞燕,陈起凤和煦笑着说:“郡主这问题问得好,但郡主忘了,先生写的是小说,小说带着明显的作者个人喜好,不能作为史书来看的。”
赵飞燕听得直点头,但赵顼马上问道:“那先生不喜欢曹孟德了?这样歪曲史书,是否恰当呢?”
陈起凤看一眼赵顼,呵呵笑道:“仲铖这是较真了,也好,先生今日好好说说史书如何?”
赵飞燕担忧的看看他,再看看自己的兄长,不敢说话,陈起凤笑道:“郡主也好好听听,咱们今天就来个论道如何?”
小孩子们一听论道,马上来劲了,一个个端正起来,好奇的望着陈起凤和赵顼,飞燕郡主更是眼睛一亮,认真的坐好。
这里再提一句闲话,大家都知道,宋朝的的皇室女子叫帝姬吧,其实不对,大宋从开国到宋哲宗赵煦,一直都是跟唐朝一样叫公主郡主的。
直到宋徽宗开始,蔡京掌权时,上奏皇帝,秉承周代的传统,才把公主等名号,改成帝姬的。
。。。。。。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名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也。”
“。。。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陈起凤先是诵读了一遍,三国志中陈寿对曹操孙权和刘备的评价,看了看大家后,接着说:“这是三国志的原文,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同样带着作者个人喜好的观点,不仅如此,作者在书中对曹孟德,刘玄德和孙仲谋三人,称呼上也是不同的。”
几个大点的孩子,读过三国志,毕竟皇室子弟,最不能少的就是读史书,听完陈起凤所说,不解的问道:“有何不同先生,这还真没注意到。”
陈起凤笑道:“陈寿称呼曹孟德为曹公魏王太祖等三个称呼,对孙仲谋却直呼其名,还把他比作勾践,但对刘玄德呢,称呼其为先主,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可见史书也不是没有作者个人喜好的。”
赵顼沉吟一下问道:“先生的意思是,史书也不一定可信,都带着史官个人的观点,那修史书还有何用呢?”
陈起凤深深地看他一眼,他知道这位日后是个明君,只是跟仁宗皇帝一样,想要变法,却最终失败了。
大宋第一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