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混康有远见,属于智者,而且他作为修道之人,不喜争权夺势,最适合督促赵佶。
“唉,我曾多次劝其留下,可他却执意回茅山,我也没办法。”
“事无绝对。古有刘备三顾茅庐,陛下理应效仿,拿出诚意。”
“我身为帝王,总不能一味低声下气的恳求。”
“礼贤下士,怎么能算低声下气,而是气度,会被后人赞颂。”
赵佶陷入沉思,脸色阴晴不定。
高俅说的口干舌燥。
若不是考虑到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受苦的终究是平民百姓,他才懒得絮叨。
大不了,慢慢积累实力,终有一天,揭竿而起,开辟新的王朝。
但百姓受的苦,谁来弥补。
眼看距离宫墙越来越近,赵佶长舒一口气。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自我登基以来,总想着谋求大臣间的均衡,却忘记以民为本,实乃罪过。明日起,我当着重思量用人之道,痛改前非。”
高俅闻言,略感欣慰。不管今日的苦口婆心,是否能改变历史。
最起码,赵佶心里有了一个概念,那就是任用贤良。
大宋:我变成了高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